寒露柿子红了皮,老中医揭晓柿子的“是是非非”!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寒露时节正是吃柿子的大好时候,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各种对人体有利的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粗纤维、维生素C等;中医认为其甘寒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可谓是寒露时节的一大“极品”。但吃柿子也是有讲究的,吃不好,“极品”就有可能成为“毒品”。
中医学论“宜”和“忌”。那么,小小的柿子在吃法上到底有什么讲究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宜”1.化痰止咳。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来说,饭后吃一个柿子,能够有效的治疗咳嗽,因为柿子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功效。
柿子止咳食疗:取一个柿饼,加入适量冰糖上锅蒸,蒸至柿饼绵软即可。
2.凉血止血。新鲜的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柿霜可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生疮、口角炎等;柿叶可止血,也可用于治疗咳血、吐血等。这也是柿子的独特之处,可谓浑身是宝。
3.解酒。柿子中含有的有机酸和鞣酸可以促进血液中酒精的氧化,有助于机体对乙醇含量的排出,从而降低酒精对人体的伤害。醉酒后吃上一两个柿子,可以缓解第二天头痛,但是不宜多吃。
4.活血降压。柿子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帮助机体软化血管,促进血液流动,降血压,并能活血消炎,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5.通便。柿子中含有的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有效纠正便秘。
“忌”1.空腹食用。中医特别提醒,柿子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鞣酸及果胶,空腹食用,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正常排泄,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胃柿石若无法自然被排出,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诱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
2.多食。柿子中含有的鞣酸能与钙、锌、镁、铁等矿物质结合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导致体内矿物质缺乏。又因为柿子中含糖较多,吃多了会影响食欲,减少正餐的摄入。所以,不在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宜超过200克。
3.柿子皮不能吃。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还没熟透的柿子,其皮中含有的鞣酸更多。
4.忌与“它”同食。柿子与海带,导致胃肠道不适;柿子和酒,造成肠道梗阻;柿子与鹅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柿子和螃蟹,造成呕吐、腹胀、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柿子和章鱼,易致腹泻;柿子与甘薯,易得胃柿石,严重者或造成胃穿孔……
5.糖尿病患者勿食。柿子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大多是蔗糖、葡萄糖等,这些糖类很容易被人体消化,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柿子,否则会导致血糖升高。
弄清楚柿子中的“是是非非”后,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到柿子的美味。秋深了,注意做好养生,记得添加衣裳。
民以食为天,身以养为先;病从口中入,预防要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