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口水的内治、外治、食疗方 名医智慧干祖望五官科经验集分享

文 / 中医育儿
2017-06-29 22:04

小儿流口水的内治、外治、食疗方 名医智慧干祖望五官科经验集分享

小儿流涎,多见于婴幼儿,原因很多,有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婴儿口腔浅,流涎多,属正常现象。随着牙齿长出,口腔深度增加,年龄增长,婴儿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唾液,流涎现象应消失,否则往往可视为病态。口、咽黏膜炎症、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呆小病等引起的流涎,需治原发病。

——引自《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干祖望教授根据小儿流涎临床的表现,将其分为两个类型,即实热和虚寒,实热为阳明积热,虚寒则因脾气虚寒而不能制约涎唾所致。干祖望教授根据婴儿流涎的病因及特点,提出了治疗小儿流涎的一些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1.阳明积热者

患儿主要表现为口角流涎,口水较稠而黏,进食的时候尤其多,小便少.尿色黄,大便干燥,口臭等。治疗的时候宜清泄阳明,方药选用白虎汤或清热泻脾散加减。

【组成】石膏,生地,黄芩,赤茯苓,姜黄连,山栀,升麻等。

【用法】水煎服。

2.脾气虚寒者

患儿常常口流清涎,颜色清亮无味,体质较差,衰弱无神,大便稀溏。治疗时宜温中健脾,方药选用温胃散或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丁香,白术,干姜,内豆蔻,制半夏,党参,陈皮等。

【用法】水煎服。

也有的婴儿因为实热和虚寒夹杂而导致口水不断,针对这种情况,干教授认为治法应从收敛着手。常用药方为:乌药100克,益智仁100克,石榴皮50克,一起研为细末,再加人用酒煮烂的山药150克,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让孩子每日用淡盐汤送服3次,每次4克。

小儿流口水的内治、外治、食疗方 名医智慧干祖望五官科经验集分享

药丸示意图

除了内治,干教授还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两种外治的方法:

(1)泡足:每晚在宝宝临睡前,在一盆热水中加人一勺白矾,待白矾溶化后给宝宝泡洗双脚。

(2)药物贴穴法:将白附子捣碎,以醋为辅料,做成一块薄饼,在宝宝临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绷带固定住,第二天早晨取下。

对于流涎的婴儿家长应该经常擦去其口水,以免浸渍皮肤及弄湿衣衫而又生其他病。而且,家长在看护宝宝的时候一定不能捏挤小儿两颊。

小儿流口水的内治、外治、食疗方 名医智慧干祖望五官科经验集分享

白附子

健康锦囊

对于流口水的婴儿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饮食上做一些调整。阳明积热的小儿应多吃一些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食物,如绿豆汤、丝瓜汤、芦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银花露等;对脾气虚寒的小儿应多喂一些温中健脾的食物,以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鱼肉类、蔬菜及干果等,如虾、海参、鸡肉、羊肉、刀豆、韭菜、花生、核桃等。

有效的食疗偏方:

1.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法】先把益智仁和白茯苓烘干,然后一并起放人碾槽内研为细末,再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要煮熟的时候,每次调人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流涎、小儿遗尿。

小儿流口水的内治、外治、食疗方 名医智慧干祖望五官科经验集分享

2.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可。

【用法】每日饮用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3.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法】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然后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调拌成糊状,放人碗内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lo~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方便查找,欢迎收藏!往期内容汇总回顾↓↓:

敬请收藏!育儿内容汇总目录:点击直达往期图文内链 方便查找

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智库”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名家医案、养生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