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杂病案例三则

文 / 医路同行
2021-05-17 09:08

导语:刘玉华老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1984级毕业生,现以针灸师执业于美国,自然医学与针灸中医博士,在临床针灸方面见解独到。在本文,刘老师列举了其针刺治疗焦虑症、汗出、皮肤病的三则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神兼治、“开口”疗法等异于常规治疗的新思路。

摘要: 通过分析针刺治疗焦虑症、汗出、皮肤病三个有效病例,提出“形”“神”兼治、“开口”疗法等异于常规治疗方法的新思路。

1 陈旧性疤痕与焦虑症

1.1 病案举例

男,40岁。初诊主诉焦虑数年,尤以乘飞机为甚,有被勒颈的恐惧感,伴有颈部肌肉紧张,牵扯至右肩而后至胸前,并上腹部拘急挛缩感。查体时发现,患者从天突到巨阙,有6处横形的陈旧性疤痕和一处宽1.5 cm,长3.5 cm的紫红色竖形疤痕。疤痕收缩牵拉而形成凹凸相间重叠交错的螃蟹脚样绷紧的组织围绕其周围。舌边有齿痕,脉沉涩紧。询问患者得知,10年前因胸腺瘤手术而形成多处疤痕,且在手术中苏醒后被再次麻醉继续手术。如果从经络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疤痕与患者的上腹拘急和胸肩的牵拉痛以及后颈部的紧张和焦虑症有关。

治疗方法:

第一次治疗是以安神止痛为主。

第二次至第四次治疗以松解疤痕粘连为主,平衡任督二脉为辅。在连续松解了三次疤痕粘连的治疗后(只留一条最小以做比较),疤痕处及周围发痒(那条最粗的竖形疤痕尤甚),并感觉上腹抽动,右肩颈牵拉感,焦虑症小发作1次。

第五次复诊,疤痕外观:80%的“螃蟹脚”消失,50%的疤痕变平,触之平滑,颜色变淡。患者自述,有两处的疤痕牵拉感消失,感觉皮肤和皮下组织均可自由滑动。

第六次复诊,疤痕处和腹部发痒。5 d之内没有疼痛和焦虑不安。

1.2 疤痕松解法具体操作

如果疤痕周围进针困难(像多次重复在同一部位手术,尤其是脊柱),第一次松解可用30号1寸针,先在疤痕周围直刺或斜刺,稍微提插(如果提得动)。在疤痕周围松动之后,改用24号1.5~2寸针,15~30度角进针分层散刺,围刺,交叉刺。可留针加电针,也可刺后出针。刺后拔罐,吸罐后,上下提拉,左右转动数次,起罐不留。④如果治疗后发痒或不适,可嘱患者在疤痕上和周围涂一层薄薄的维生素A+D(或加锌)软膏,或者椰子油,每日2~3次。⑤嘱患者热敷(热水中加醋和盐),适当伸展患处(像这个患者可做柔和缓慢的扩胸动作)。

上述方法,曾治疗多例手术疤痕2~12年的患者。疼痛麻木可以完全消失。疤痕变平变软,大部分可以消失或只留一条淡淡的白线。

1.3 病例分析

在飞行过程中,患者有一种不能自己控制状况的无奈感,潜意识里就像10年前从手术中醒来看到医生正在给自己手术时一样,自己完全不能控制事态的进展,那种无奈失控的情绪,诱发或加重了肌肉紧张和焦虑症。胸部疤痕粘连(任脉瘀阻阻)所造成的捆绑感、紧缩感、牵拉感同样导致患者的疼痛和焦燥。从形体上来看,当疤痕得到松解后,上述症状缓解,焦虑症自然减轻。同时,当患者自己亲眼见证疤痕外观和自身感觉明显好转后,心里上感觉病因已除,那么焦虑症缓解甚至治愈也顺理成章。这个病例临床启发是,以形可以治神,通过松解肉眼可见的疤痕来帮助治疗焦虑症。

2 汗出与皮肤病

2.1 病案举例

患儿,男,10岁。主症是入睡开始的1~2 h大量汗出。自幼每晚要换2~3次睡衣。除经常鼻塞无涕,偶尔干咳外,无其他病史。有报道认为1%的儿童会有类似汗出的情况。

治疗方法:

初次治疗,针刺尺泽、三阴交、郗门、阴郗和小海穴(单侧取穴)。当晚汗出减轻,只需换一次睡衣。复诊加脐针四正位。3次治疗后,汗止。但依然鼻塞(大约一年四分之三的时间)。西医检查,鼻胛肿胀,无过敏。曾连续使用滴鼻净4个月无效。

半年后,患儿开始起皮疹。开始是红色的圆圈(像钱癣),散发于双腿,不痛不痒。皮肤专家认为是冬天干燥引起的皮炎。外涂激素软膏两周后,皮疹(或斑)开始减轻并逐渐消退。停药后2周内复发。如此反复。大约1年后,皮疹发生变化,以脚踝、肘、脐为重,逐渐蔓延至胸、腹、四肢,而后肩胛,后背和颊(以嘴角和口鼻之间为多)。皮肤干燥肥厚“肌肤甲错”,不痛不痒,密密麻麻,成堆成片。鼻塞症状依旧。在此期间,用过西药激素软膏(与前次不同),用过偏方香蕉皮外擦,均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再次寻求针灸治疗。取脐针四正位、曲池、血海、风府共10次。加服益生菌,每日1粒,脸上涂一点椰子油。3个月后,皮疹开始消退。半年后,全身皮肤光滑如常。追踪至今一年,疗效稳定持久,再次临床治愈。

2.2 病例分析和思考

家长反映,此患儿在皮疹完全消退3个月后,夜间汗出的症状复发。笔者认为,患儿的汗出并不是“病”,而是机体自寻平衡的一种方式。

在临床中,我们见到的每一个“症”,是不是都应该治疗呢?当我们自以为是地控制了一个症状之后,跟踪过由此带来的“后果”吗?我们是不是常常或曾经把本来机体自身调节的一个或多个窗口人为地关闭了而引发另一种病症或更严重的疾病而不自知?关闭这个窗口之后,机体又是如何另辟途径的?

首先,从这个患儿说起。他的生辰八字中有六个金(很少见,似与西医所说的1%很匹配)按五行所属,是典型的肺金过盛体质。而平衡金旺的方式则是以水泻之,或以火煅之。在这个案例中,机体自身选择了相对柔和的水泻之法。所以,汗出对这个机体来说就是自身的一种调节方式,皮肤就是一个排泄口。止汗就等于关闭了调节开关,身体必然以其他方式来排泄。试想,如果我们把汗出和皮肤病都“治愈”了,那么几年后,会不会因为排泄受阻聚集成痰,而成为其他更严重疾病的内因?

自此之后,我开始注意观察所有来诊的皮肤患者(先从皮肤病开始,因为皮肤是身体最大的排泄器官)。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无汗或少汗,皮肤干裂,粗糙,便秘,或闭经等明显的“出口”关闭症状。由此,我开始按照这一思路对皮肤病施以“开口”或“留口”的治疗,收效显著。

3 皮肤病与闭经

3.1 病案举例

女,38岁。初诊主诉,全身皮肤瘙痒两年,甚时夜不能寐,夏天和桑拿后加重或诱发。多方医治无效。现病史:无汗或少汗多年,闭经22年,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曾数年接受激素、中药、针灸等治疗而无果。近期查体发现脂肪肝,右上腹胀痛放射至右肩。查体:全身皮肤干燥,肌肤甲错,尤以双臂阳面和背部为甚。皮肤多处裂口,遂持续外涂凡士林等油性软膏,鸡皮样皮肤,夹杂红色丘疹或红斑,成簇成片。舌淡,脉细弱。

治疗方案:

①按中医常规治疗,急则治其标,先止痒安眠。②“开口”以治本。以通为用,排汗和通经。③治疗频率:每周3次,共3周,之后改每周2次,共2个月。如届时无效即转诊。④治疗方法:只用针,并要求患者停止其他外用软膏和内服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因为都已用过半年以上无效。⑤口服维生素D和益生菌。常规用量开始,在此期间建议这方面专家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剂量。⑥饮食和家庭护理注意事项。常规:忌食辛辣,有壳海鲜和糖。饮水充足,衣服宽松,用温或偏凉水洗澡。⑦奇痒难忍时,用毛巾蘸柠檬水稀释液冷敷。皮肤裂口处可薄涂椰子油。

治疗方法:

初诊治标:常规取穴:四神聪,耳神门,印堂,上星,曲池,外关,血海,百窝虫,三阴交,开四关,加大椎拔罐,耳尖放血少许。第二天复诊:患者一夜安眠。次日双臂见多处成簇的红疹红斑。继续上述治疗,加围刺和皮下散刺患处。第三诊:皮肤瘙痒强度和频率减半。继续上述治疗,加刺双大敦和隐白。第四诊:第3次治疗后当晚,阴道有粉红色分泌物。痒止。治疗加上背部拔罐(心肺肝脾俞穴)。第五诊:整个背部瘙痒难眠。皮疹沿膀胱经分布。治疗以平刺和散刺为主以松解浅筋膜,加大椎,委中,三阴交和内关。第六诊:治疗4 h后,膀胱经上的疹子消退,痒止。次日,新鲜红疹成片分布在左右肩井附近和右肩甲下角处。治疗方法同上。第七至十诊:痒止后,治疗改为以“开口”为主,兼补气血。取百会,气海,脐针四正位,尺泽,合谷,血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大敦,隐白。上述治疗3次,患者月经来潮,历时6 d,色暗,血块,量多无痛。第十一诊:患者面部,下肢,背腹和上肢内测,皮肤光滑,湿润,无干燥,无裂口。基本上无需外涂油膏。治疗去大敦和隐白。其他同上。治疗后,当晚血块增多,次日减少,继而月经干净。皮肤无瘙痒。右上腹和右肩再无放射痛。第十二诊,患者有排卵征象。下一步治疗计划:排汗,并维持正常月经周期。

3.2 治疗思路

把患者已经关闭的窗口打开,机体开通了正常的排泄渠道,皮肤病便自然痊愈。

3个案例的启发,常规治疗之外,换位思考也能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