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针灸“祛瘀生新”法治顽疾的经验
导读:
田从豁先生,家传中医背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今日推文介绍田老利用“针灸配合刺络放血”的祛瘀生新法治疗顽固性疾病的经验,望与同道分享,提供更多的中医临床治疗思路。
祛瘀生新(去腐生新)法,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特别对于许多顽固性疾病,应用祛瘀生新法能收到显著效果。
一、祛瘀生新法在临床中的意义
清代《血证论》作者唐容川从女性月经每月一换,除旧生新的现象,联系到血症治法中祛瘀生新的原理,指出“瘀血不去,则新血断无生理”。
但是,并非“去瘀是一事,生新则是另一事”,因为“瘀血去则新血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二者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以祛瘀为生新之法。
祛瘀生新中的瘀血一词,反映了血液运行不畅、停滞、留着,淤积于局部的病理变化,同时还包含着血管的病变以及各种病因病理产物的综合性病变。
现代研究表明,瘀血可见于多种病变,除包括狭义瘀血所表示的血凝、血栓、出血性疾病外,还包括血管的病变,血液流动性、凝固性、有形成分和变型性改变及炎症、肿瘤、变态反应、硬皮病、烧伤斑痕、淋巴结核等。
二、祛瘀生新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在针灸临床中,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气血功能障碍均可形成血瘀。而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是导致多种病理现象的关键,具有普遍性。
应用祛瘀生新法改变病变机制,调动人体内的正气,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具有广泛意义。
特别对于许多顽症,病情迁延日久,经过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者,只要具有瘀血的病理改变,应用此法,常能收到显著效果。
在针灸临床中,能起到祛瘀生新作用的方法很多。
如刺络放血或腧穴三棱针点刺拔罐放血,火针疗法、温灸疗法以及常用的毫针补泻方法等。
祛瘀生新法的选穴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依病情变化重点选用活血化瘀通经或理气活血的穴位。
我们在临床中经常治疗的病种有大椎刺血拔罐治疗颈部多发性毛囊炎、酒糟鼻、痤疮、炎症高热等;
还有用火针治疗淋巴腺结核、子宫肌瘤、牛皮癣、皮肤癌等;
用艾灸治疗下肢慢性溃疡、褥疮等。
上述经验待以后另文介绍。本文拟介绍两例最近治愈的验案。
三、验案举例
病案一
用药饮酒成瘾,解毒戒断治疗
张××,男,63岁,干部,患失眠症30余年,加重3年。
30年前因精神紧张,用脑过度出现失眠,当时月余整夜难以入睡,经中西医多种治疗,病情略有好转。
此后需依赖安眠药维持睡眠。每遇劳累、紧张失眠加重。安眠药效逐渐降低,用量逐渐加大。
3年前失眠症状加重,睡前需服:舒络安定10片,加络定10片,还需饮65度白酒7两,在醉态中昏昏入睡,睡中常醒,醒后不能入睡。
就诊时每日睡眠3~4小时,白天依赖浓茶提神,三顿饭均需饮白酒,吃大量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否则心神不宁,烦躁欲死,不能正常生活。
目前说话缓慢有颤音,颈部不自主颤抖,有吐舌样动作。有时右下肢抽搐,双手指麻木,伴有头晕耳鸣,心烦健忘,口干、面赤、舌绛、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毒热内蕴,日久成瘀,瘀血阻络,心神失养。
治则:祛瘀生新。
取穴:
大椎、心俞、膈俞、脾俞、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后立即拔罐放血,每穴出血量约5毫升;
针取百会扬刺(即中一针周四针),或百会傍针刺(即中一针旁斜刺1~2针);
膻中、中庭、内关(神门)、巨阙、肓俞、曲池、足三里、太冲、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一诊后,饮酒停止,睡眠同前。三诊后精神好转,可暂短午睡,因嘴角抽搐加承浆、廉泉。
四诊后后舒络安定、加络定各减少2片。六诊后上药再减少2片。八诊后,以上各药各减1片。
针12次后,酒及烟均已戒,镇静药每晚各服4片,能睡5小时,食欲增加,精神体力已近常人。
针18次后,患者停服镇静药,夜晚可睡眠2~3小时。
针20次后,夜间可睡眠4~5小时,午睡2小时,无疲劳头痛感,其它伴随症状均已消失。
按语:
此案例因患失眠症且长期过量服用安眠镇静剂和饮酒过度,致使毒蕴体内,化热伤阴损及肝脾,造成血运不畅,瘀血内停,日久病势日深,影响诸脏腑功能失调,病情缠绵难愈。
治疗时考虑到不是单纯顽固性失眠的问题,而是安眠镇静和饮酒成瘾,造成慢性中毒症状。
因此必须采取戒断方法,用祛瘀生新法。
取大椎、心俞、膈俞、脾俞、委中三棱针点刺拔罐放血的方法,消瘀活血,泄除热毒,以达祛瘀生新的目的;
同时配合针刺百会、内关、神门、中庭、巨阙等穴安神定志;和膻中、中脘、曲池、足三里理气活血、再佐以肓俞、太冲补肾而泻肝,起到了戒断过程中消除症状、促进机体功能逐渐恢复的作用。
病案二
神经性皮炎
患者雷××,男,45岁,干部。
因长期工作紧张思虑过度,一年前开始在眼睑部及耳廓边缘局部瘙痒。
现双上眼睑瘙痒难耐,左耳垂及双手背亦分布多处皮损,病灶皮肤均已干燥坚硬,局部增厚,呈苔藓样改变。
患者曾多次就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用过多种药物均不见好转,病灶处皮肤愈来愈厚,面积逐渐增大。
查体一般状态良好,除睡眠欠佳外,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白,脉弦。
辨证:血虚风燥,日久气血失和,瘀滞皮表,诊为牛皮癣(西医诊为神经性皮炎)。
治则:活血祛风,祛瘀生新。
取穴:
先以火针点刺局部增厚苔藓处,后用大椎放血拔罐,放血量约5毫升;
针刺取风门、膈俞、肝俞、脾俞、曲池。用泻法,留针20分钟。
经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即感局部瘙痒明显好转。
经治疗10次后,皮肤瘙痒已除,增厚的苔藓样改变渐渐消退,已渐渐长出正常皮肤。
按语:
神经性皮炎,中医又名“牛皮癣”,多由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失养所致。
此病虽以血虚为本,风燥为标,但血虚日久,气血失和,血运失司,气血凝滞瘀而不行,阻于肌肤,是其继发的病理改变。故虽血虚而不能纯用补法,虽有风燥不能单纯祛风,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故以祛瘀生新为法,使病灶局部瘀血去而新血自生,新血生则肌肤得以濡养,
配以风门、膈俞、肝俞、脾俞、曲池等穴,活血理气,疏风通脉,达到理想效果。
四、讨论
“祛瘀生新”法在针灸临床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许多顽症,由于疾病迁延日久,病理变化虚实夹杂,给治疗造成很大难度。
从辨证施治入手,抓住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血祛则新血自生这一关键;
从祛瘀生新入手,常能截断复杂病变中的恶性循环链,调动人体内的正气,改变人体内环境,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使病情发生根本转变。
如验案中安眠镇静药和饮酒成瘾病例,病情比较复杂,有很多慢性中毒症状,虚实夹杂,惟有祛瘀以生新,提纲挈领,才能恢复人体正气,协调阴阳,得以戒断过量的酒药,消除病痛。
病案中涉及的成瘾戒断问题,从祛瘀生新入手,用刺血针法在国内外曾戒断过两例醉汉志愿者,现在这里提出这一方法,希望有志者共同做进一步探讨。
1996.10
本文选摘自《田从豁临床经验》,华文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