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刮痧,着凉拔罐”?它们适用证广,不必拘泥

文 / 大众卫生报
2018-05-23 12:33

刮痧和拔罐作为传统中医最常用的两种外治疗法,已经被普遍认同和接受,但关于两者的区别,民间常有“上火刮痧,着凉拔罐”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在中医学领域,刮痧和拔罐的功效和主治范围远远大于此,并不能拘泥于“上火用刮痧,着凉用拔罐”的做法。

刮痧

刮痧疗法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在中医经络学说和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运用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在体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而不同的手法,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

若刮拭时按压力小,速度慢,称为“补法”,能激发人体正气,使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多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之虚证患者。若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称为“泻法”,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多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若力度、速度介于两者之间,称为“平补平泻法”,多用于正常人保健。刮痧疗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除有出血倾向和体质过于虚弱外,其他都适合运用此疗法,适合家庭保健。

具体操作时,应先在刮痧板上蘸取刮痧油,与皮肤成45-90度角,在刮痧部位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单方向刮。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人,不可强求出痧,以感到舒服为原则。

此外,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在刮痧板上涂上刮痧油,如没有专业的刮痧油,也可用清水、甘油、精油等有润滑作用的液体代替,以减轻刮痧过程中的疼痛感;倘若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成分,功效更好。

——刮痧时要背着风,出痧后3小时内不要洗澡,因为刮痧使毛孔开放,风寒湿邪容易入侵。

——不要认为刮得越痛越有效,痧印越黑越有效;一定要等头一次的痧印完全褪去后才可进行第二次刮痧,并非越频繁越好。

拔罐

与刮痧同样“出名”的中医外治法——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可以疏通经络、逐寒祛湿、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拔罐分为火罐和气罐,拔火罐不建议患者在家自行操作,最好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人操作。因为拔火罐在操作上要求一定的技巧,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烧伤,也易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家庭保健式拔罐,建议使用抽吸式塑料“拔罐器”,虽然效果不及火罐好,但安全系数较高,而且简单易操作。

拔罐疗法的适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广,除有出血倾向和过于虚弱的体质外,其他体质都适合运用。但要注意,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和年龄较大的人,时间不能太长,力度不能太大;拔罐之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凉,4-6小时之内不能洗澡,因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开放,风邪寒邪容易入侵。

(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主任医师-陈秀华)

【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可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