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晒刮痧照,冬病夏治,春补在先:刮痧、拔罐、艾灸,该怎么选

文 / 古艾媛
2018-03-07 11:22

(阿娇,Twins成员之一)


2月26日凌晨,阿娇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刮痧照,照片里,阿娇的背部像被火烧一般,触目惊心。





这下,网友炸锅了,纷纷开始各种劝告:

是不是湿气太重了,要多喝薏米啊;

是不是最近熬夜太多了,早点睡啊;

是不是后背酸痛啊,别刮太狠了;

……


某条排名第一、点赞破万的留言还苦口婆心地指出了问题严重性:这么刮痧不行的,刮得太狠了……造成皮肤损害了……严重的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对此,专家表示有话说:重视养生是好事,一知半解很危险!


一、刮痧,并非越狠越好



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出痧是活血的表征,“痧”就是皮下毛细血管充血。为此,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刮出“痧”来,才说明经络疏通的效果好,或者认为,刮不出“痧”就说明身体健康。


这两种想法当然都是错误的。


刮不出痧并非因为刮的力量不够或身体健康,而是体质偏虚,气血不够充盛,顶不出痧来的表现。此时,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效果”,刮得太狠,就会给身体带来多种伤害,比如,破坏皮肤血管网,造成大面积的皮下出血和血管扩张,等消散愈合后会有色素沉淀,甚至还会伴有皮肤粗糙;再比如,导致皮肤表皮出现损伤,引起感染。


专家认为,针对气血亏虚的人来说,不仅难以刮出痧,即便采用拔罐疗法,也很难吸住火罐。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先通过药膳或艾灸补足气血,而后再来刮痧或拔罐。像阿娇这样“蛮干”,就已经导致皮下发生了出血,十分要不得!


二、刮痧、拔罐、艾灸,区别在哪里?


刮痧、拔罐、艾灸,尽管工作原理不同,但它们所做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疏通经络,以保障气血运行。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既然这要,那我到底该选哪一个呢?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1、从适应病症来看


刮痧——目的在于泻掉实邪之气,偏向活血、化瘀、清热,适合治疗实证热证,如中暑、发烧等;


拔罐——目的在于引气引血,偏向祛风、散寒、祛湿,适合治疗虚证寒证,如颈肩腰腿痛等;


艾灸——分补法和泻法,虚实寒热,皆可艾灸,虚证寒证用补法,实证热证用泻法。

2、从适应人群来看


刮痧——老人、孩子、体弱者、气血亏虚者,不建议使用,否则易伤及气血;


拔罐——同上;


艾灸——人人皆宜,且老人、孩子、体弱者、气血亏虚者,尤其需要,因为艾灸本身可以补益气血!(这是由艾叶“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特性决定的,具有培补元气、补益气血、化瘀散结等诸多功效。)

3、从作用程度来看


刮痧——给表层皮肤腠理“松土”;


拔罐——给表层下一层的皮肤腠理“松土”;


艾灸——不仅能给表层皮肤腠理“松土”,还能传经透骨,直抵病灶。(因为艾叶本身具有药性,能“走三阴通十二经”,所以艾火的热力极具穿透性,可以循行五脏六腑,打通全身经络。)

4、从作用部位来看


刮痧——可以沿经络刮,也可以沿肌肉刮,部位可大可小,全身上下基本都可以进行;


拔罐——作用部位比较局限,需要局部皮肤平坦、肌肉较为丰厚才能进行,最常用的是督脉和膀胱经;


艾灸——与刮痧相同,全身上下基本都可以进行。

5、从操作手法来看


刮痧——非常考究手法,建议请专业医师操作;


拔罐——同上;


艾灸——手法简便易学,一般可在家自行操作,非常安全方便。


三、冬病夏治,春补在先



大家都知道“冬病夏治”的养生原理:冬季阳气敛藏,天气寒冷,很多虚寒慢性疾病,如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等,极易在冬季发生或加重,如果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就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让病症得到减轻或消失。


不过,很多人都会忽视一点:病,是万万拖不得的!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季受的寒,多数会在春季发为温病,传染病。如果硬要扛到夏天才去治疗,往往会加重病情。加上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里的正气邪气都在蠢蠢欲动,如果邪不敌正,那么“老毛病”就极易复发。


因此,冬病夏治,春补在先。


四、春季,一年中最适宜艾灸的时节!



虽说春季是“多病之春”,却是最适合养生的季节。此时,如果能顺应天时,合理春补,就能为“冬病夏治”夯实基础。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就是养阳之升;养阴,就是养阳之合,阳之藏。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若阳气虚衰,阴精便会随阳气外泄而不内守,故春季顺应生发之气,注重养阳。


春季(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是一年中阳气上升的3个月,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人体阳气也顺应天地,向上向外舒展,此时正是一年中最适宜艾灸的时节!“天下扶阳,灼艾第一”,此时艾灸就是顺应生发之气,就是顺应天时。


尤其每月(农历)的初一到初八,是阳气上升的8天,此时人体的精气神最旺,抵御病邪的能力最强,借此时机趁热打铁,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常见旧疾,如何春补?


1、咳嗽不止


风为春季主气。春季人体阳气向外散发,皮肤张开,风寒特别容易入侵。同时,由于体内阴邪阻碍阳气生发,阳气无法携带体内阴邪一起发散,就会导致邪气弥漫三焦脏腑,诱发寒热错杂、胸闷气逆等半表半里的症状。



这时候,常有人犯咳喘症——外有风寒、内有肝火,对肺脏来说叫“木火刑金”,就会咳嗽不止。此时,一要艾灸督脉和关元穴,补阳,祛寒,二要敲打胆经和三焦经,通肝气,泄肝火。

2、腿脚抽筋、腹泻体乏


春季人还经常出现抽筋、腹泻、困倦等症状,这属于“肝旺脾虚”之症,可艾灸足大趾与二趾之间骨缝中的太冲穴泄肝火,同时艾灸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健脾。

3、高血压、冠心病



肝属木,主生发。这种特性易导致生发太过,出现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等症状,使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加重病情。这部分人群此时应该升阳疏肝,建议艾灸大椎穴、命门穴、神阙穴(升阳),艾灸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疏肝)。

4、虚证寒证



肾与冬相应,冬季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冬三月阳气闭藏,就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以便来年春季有充足的阳气生发。不过,对于肾不好的人而言,经过一整个冬季的损耗,阳气往往已经严重亏虚,春季就极易被各种毛病缠身。因此,这部分人需要“补课”——借春季,补肾气,建议艾灸肾俞穴、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太溪穴。

备注:更多辨证配穴咨询可以关注 “艾灸匠心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