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小故事引发的思考

文 / 龙岩百家姓
2017-08-09 14:23
分享一则小故事——立秋艾灸的典故

话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个士兵姓王名超,是山西太原人。

这个王超啊,从小有过异遇,受过山中异人指点,习过保养之术,并且练就一身武艺,身手颇为矫健,本应该在军中建功立业,却不想心术不正,又赶上裁军,流落到民间。

他心想,哪一行来钱快又自由呢?

是强盗!他还不做一般的强盗,而是独行大盗,到处为非作恶,屡屡得手,官府怎么也抓不到他。为什么呢?不仅因为他身手敏捷,能够以一挡十,更主要的是他一听到风声不对,就“遁入山林,数月不出,不畏寒暑,累日不饥”,也就是躲入深山老林之内,几个月也不出来,衣衫单薄也不怕,几日不吃也不饿。结果,一直到他九十岁时,都还逍遥法外,并且见过他的人说他精神矍铄,面色丰润,不现老状,使湖南岳阳一带的居民多年来深受其害。这官府的官儿都换了若干任了,可黑名单头一名始终还是他老人家。

终于有一天,官府设计,九十多岁的王超被擒获,判了斩立决。

临刑前,监斩官见他身体健壮,异于常人,心想他一定有特别的养生之术,就凑上前去:“兄弟,噢不对,大爷,噢还不对,老爷子啊”,这监斩官为了套王超的仙术,不惜连换了三个称谓,一个比一个尊敬,不过话说回来,这王超此时的年龄也的确够这监斩官爷爷辈儿了。

监斩官让王超把养生秘法在临刑之前告诉他,这个王超也很乖巧,答曰:“我这一切,全凭艾火之助!”自言他之所以能够不畏寒暑,不怕饥饿,全靠在夏秋之交,以艾火烧灼小腹部的一个特殊的穴位一千炷。久而久之,肚脐下小腹处,像有一个小火炉一样暖和,在冬日中这里更象一个小太阳一样,暖暖地发热。

监斩官并不信他,遂命人将其处死,并令人剖开其腹部温暖处,发现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状的物体,就是像肉又有点硬,像骨又有些软的东西,放置良久,仍然微微地发热,才确实相信王超所言不虚,这个东西是其用艾火年年烧灼所成,是元气会聚、凝练而成,是内丹。

相信,如果不是王超为非作歹,被强行处死,凭他九十岁的身体状态,活到120岁应该不是句空话。

那么,王超用艾草烧灼的肚脐以下小腹部的穴位是哪个呢?

这个穴位就是关元。

夏秋之交,即立秋,是艾灸关元穴养生的最好时机!

一则小故事引发的思考

关元位于下腹部

关元这个穴位,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体元气的盛衰!怎么找到“关元”这个穴位呢?标准的取穴方法描述是:关元在腹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3寸处(四指并拢,放于脐下,离脐四指宽为三寸,简称一夫法)。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夏季做艾灸最好,首先是因为夏天阳气旺盛,做艾灸更利于祛除身体里的寒气。三伏天做三伏灸,目的在于“冬病夏治”。其次,夏天做艾灸,不容易发生着凉生病的情况。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阳气也处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而若说夏季艾灸是“锦上添花”,那么秋冬季节做艾灸,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古有立秋前后五天重灸关元的做法。关元穴施藏经之所,具有培元固本、补气益 精,回阳固脱之功能。为何要在立秋时重灸呢?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一个季节开始前,身体的脏腑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来临的气候,保证生命机能的正常运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察天地,观阴阳,而筛选出艾灸之法来保证生命适应萧杀之秋和寒冷之冬。通过艾灸可以在季节转换时增强身体阳气。

一则小故事引发的思考

立秋,标明了夏季的结束,此时,阴气已经开始旺盛起来了,阴气将要获得主导权,此时阳气沉伏,人体就象冬季一样,逐渐进入了封藏的时候,阳气要深藏起来,要凝聚起来,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损伤耗散。所以,此时正是收敛阳气、培补元气的最佳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