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如何养生?

文 / 郑州新闻广播
2021-03-13 09:26

春天到了

春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呢?

2月21日

郑州新闻广播《医生说》节目

邀请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科疼痛门诊主任、主任医师

赵俐黎教授

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我们迎来了一年当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辛丑新年后第一个节气--雨水,意味着从这天起正式告别干燥寒冷的冬季,进入了气象意义的春天,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渐浓,水汽较前几个月逐渐增加,雨落地上,万木得以濡润,自然界的植物开始发芽、生长;但是这个节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虽然春天将至,东北风仍未全部退出,寒冷的东北风和温暖的东南风相互交锋,所以天气忽暖忽热,加上降水骤密,寒湿交加,可能会造成土壤的阴湿凝结,出现不利于作物的生长的情况。

针对自然界的雨水节气特点,根据“天人相一”的原则,人体养生保健也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疏肝;二是要健脾。脾在五脏中居中,可视为“中原”,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故善调脾胃者得健康。脾主运化,就是将人体饮食摄入的食物、水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精华,从而营养全身。所以中医把脾脏的特性五行归属“脾属土”,就像自然界的土壤一样可以营养、承载万物。由于经过冬天的蛰伏加上长期进补贮备,到了春天,人体阳气萌生,所以需要脾气的健康运化才可保障人体正常需要。另一方面雨水季节万物复苏,气温渐升,冰雪融化,自然界降雨开始增多,但乍暖还寒,此时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春季肝气容易旺盛,肝气最易克脾,导致脾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疲劳等,以及大便沾马桶、肥胖、皮肤湿疹瘙痒等寒湿阻滞的表现。所以在立春节气养生保健的基础上,雨水前后更应当注意调畅肝脏、健脾利湿,从而迎接一个美好的春天。饮食方面,以平为原则,宜少酸增甘春天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风多物燥,食物以平性为宜,从五味上讲,适当少酸多甘,这与疏肝健脾的保健总则是相吻合的:酸性收敛,可以抑制肝气生发,所以应少些酸味食物,类如乌梅、柠檬等;而甘甜味食品,可以养脾,比如红枣、红薯、山药、蜂蜜等,建议适当多些。其次,从食物的颜色上讲,因为肝色应青色,脾脏应黄色,所以这两种颜色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比如芹菜、韭菜、竹笋、各种野菜、小米、玉米、土豆等等。另一方面春季为万物生发之时,阳气渐长,应少食油腻之物,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补充水分纤维素。同时要注意肝气的疏泄顺达,可多吃莲子、百合、薏米、枸杞子、杭白菊等药食同源之物,而鲫鱼、鲤鱼等鱼类和各种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结合上述食物,做成养生粥,可有益于调养脾胃。生活起居,少睡多运动春天来了,阳气渐长,养生保健应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减少睡眠的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雨水节气忽冷忽热,早晚仍然较为寒冷,年老体弱者避免使用冷水洗脸、洗手,以防湿寒侵入关节出现酸痛。同时建议大家不要过度减衣,遵照“春捂”原则,让“冬眠”的经络慢慢适应气候,恢复到机体需要的状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半身,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的防止春季疾病的发生。健身运动不宜过于激烈,避免因为中气消耗太过而导致肝气过剩,出现上火现象,可开展散步、打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放风筝等较轻松的运动,促使肝气缓慢上升。调畅情志,戒怒不生气中医认为,肝气生发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相应。雨水节气天气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此时要适当释放上升的肝火。又因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因此,雨水节气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按摩导引艾灸,经络保健有奇功雨水季节,阳气萌生,所以要呵护,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养护体内的阳气,达到运脾固肾的养生功效。腹部有脾经、胃经、肾经、任脉和带脉经过,侧腹有肝经循行,是人体脏腑气血汇聚之处,所以每天用手掌顺时针摩擦100次,使腹部微微发热,可以通腹顺气,促进胃肠蠕动;逆时针摩擦100次,可以补脾护肾,保存真气。二阴部与任脉和督脉相连,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每晚提肛100次,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同时我们还可结合立春节气时向大家介绍的太冲、期门、行间等腧穴,居家采取“砭石”“刮痧板”“汤匙”、手指来轻轻按压这些穴位,改善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不适。可以参照上期“立春养生”。雨水节气,可别忽视健脾祛湿,建议用一下几个穴位:公孙、阴陵泉、大横。艾灸每天每穴10-20分钟。当然对于平时脾虚湿气较大的人;消化不良、腹胀、头昏疲劳、大便沾马桶、皮肤萎黄、湿疹瘙痒、肥胖血脂高等,以及肝气便旺之人,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耳鸣耳聋、胸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肢体疼痛等,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应用针刺、艾灸、火龙灸、督灸、刺络拔罐等,疏通经络,辨证施治,个体化保健。节气养生顺应天人合一,秉承天地之元气,调节人体之经脉。雨水养生,掌握了上述要点,便可做到养肝脾,祛寒湿,好度春。

关注《医生说》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