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格:艾灸能温中、逐冷、除湿、壮子宫……女人就需要“艾护”

文 / 中管院智慧健康中心
2021-03-13 00:16

艾灸,味苦辛,性温,其苦可以沉降而纳诸浮越之阳;其辛可以走三阴而透诸经;其温可以祛湿散寒起沉疴而除痼冷。如《本草汇言》:"艾叶,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 开关窍,醒一切沉涸伏匿内闭诸疾;若入服食丸散汤饮中,温中除湿,调经脉,壮子宫,故妇人方中多加用之。

今天再分享两则案例,大家便可对艾灸的温阳益气、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更加明了。

案例1 患者李某,女,25 岁,2012 年 12 月初诊。 每次月经前出现周期性下腹部坠胀、困痛,腰酸、腰重,行经期间,小腹剧疼难忍,按揉或得温疼痛减轻, 经期不规律,多有延迟,经水量一般,色紫暗,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

辨证:寒湿凝滞

治疗方法:取规格为1.5厘米×18厘米的艾条2根,同时点燃,灸火距腹部皮肤1.5~3厘米高度,热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日灸关元穴、双水道穴,每穴每次施灸30分钟,至月经来潮为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痛经急性发作,嘱其艾灸关元穴、双水道穴及疼痛局部,约45分钟疼痛即可缓解。

按:痛经的发生多由于素饮寒冷食物,或接触冷水,或久居湿地,致脾胃、肾、冲任带脉受寒,湿邪内停,寒湿下注胞宫,经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关元穴、水道穴位近胞宫,关元为一身元阳所藏之处,水道为水湿运行的通道,二者相配,能温阳散寒,祛湿止痛,再借艾灸之温胞宫,散瘀结之力,最终使寒去痛止。

案例2 陈某,女,22 岁,学生。 2013 年1月初诊。 每次经前 3~5天开始出现腰部酸痛,困倦不适,活动后可缓解,至月经来潮结束,舌紫黯,苔薄白,脉弱。月经周期规律,无痛经。

辨证:肾阳虚。

治疗方法: 嘱患者于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 斜卧位或仰卧位, 取规格为1.5厘米×18厘米的艾条 1 根,点燃,悬灸关元穴60分钟,热度以能耐受为度。施灸后第2天,疼痛明显缓解,第3天,疼痛消失。连续艾灸,至月经来潮。 坚持3个月经周期,巩固疗效。

按:经前腰痛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食寒凉,或劳累过度所致,其病机多由于劳累过度,耗伤腰府气血,或饮食寒凉,随脾运化,输布至肾,阻滞肾脉,致使寒凝腰府,不通则痛。《本草正》:"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故艾灸治疗结束,患者即觉腰痛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