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 ,为什么你总是睡不够?

文 / 健康管理生活
2021-03-06 18:23

春眠不觉晓 夜夜徒烦恼

常言道:春困秋乏。

春节过后,万物复苏,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春困却日益严重。

白天软绵绵,无精打采想睡觉。

就连平日勤奋的人也开始变懒,

往沙发一坐就不想动,

精神涣散,有气无力。

这真的不是人变懒,而是身体变懒(虚)了。

为什么会春困?

困,倦怠也,说白了就是精神不好,想睡觉。

春天,万物生,人体为顺应大自然的生发之气,藏了一个冬天的气血开始蠢蠢欲动。

要从五脏六腑出来慢慢走到我们体表,就是说人体四肢气血开始旺盛,手脚开始暖和有力气。

但是,我们内里的气血就相对较弱了。

我们知道,一个人精气神足不足就要看五脏六腑的气血足不足,足这个人就精神抖擞,不足就无精打采。

春天人体气血走到体表,五脏六腑的气血相对不足,身体自然就会犯困。

而大脑正是需要五脏六腑源源不断提供精气,才会神清气爽。

说的更简单一点:春困,就是我们的清阳生发不起来!

什么人容易春困?

第一种:肝胆不好的人。

肝气虚会容易春困。

为什么?

肝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对应的是生发,所以五脏中肝气是最应该生发的,这就好比纯阳之体的小孩子对应的也是春天,最应该生机勃勃的。

但是,肝气虚的人根本生发不起来,所以会春困。

还有一种情况,他肝气并不虚,但是肝气郁结,肝气堵在那里不动,自然也生发不起来。

肝气堵在那里,脾气也生发不起来,脾最大的功能就是升清,所以肝气郁结的人比肝气虚的人更容易犯困。

解决方法:艾灸太冲穴、鱼际穴、中封穴、神阙穴、肝俞穴。

1、太冲穴

此穴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

2、鱼际穴

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

3、中封穴

位于腿部,这个穴位能抑制肝火过旺,艾灸中封穴还有保养精血的功用。

4、肝俞穴

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5、神阙穴

有培元固本的功效,对于养肝也有一定的效果。春季艾灸此穴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们抵抗疾病。

第二种,脾胃不好的人。

有一种人在吃完午饭后特别容易春困,躺在椅子上,一会就进入梦乡,这是为何呢?

脾不好。

脾胃最大的功能就是升清降浊。

脾主升清,清阳出上窍,需要脾的带动,胃主降浊,浊阴出下窍,需要胃的带动。

如果浊阴不降,清阳就升不起来,同样清阳升不起来,浊阴就降不下去。

春天脾胃本来就相对弱,因为肝木克脾土,再加之吃完饭我们的气血主要集中在脾胃消化食物,头脑的气血相对不足。

脾胃越不好的人更容易争夺头脑的气血,自然就容易困倦。

就算不是春天,很多脾胃不好的人吃完饭啥都不想干,就想在沙发上躺着,不是他很懒,而是他身体真的很困,本能地需要休息。

所以,调理脾胃是解决春困的重点。

要加强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可以艾灸解溪穴、中脘穴、足三里和脾俞穴。

1、解溪穴

艾灸这个穴位具有祛除全身的痰湿之气的作用,对脾胃虚弱症状有不错的效果。

2、中脘穴

中脘是腑之会穴,是胃气在腹部所汇集的地方,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的作用。

3、足三里

艾炙足三里,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补中益气、调理脾胃、治疗肠胃病、通经活络。

4、脾俞穴

艾灸此穴可以达到调和脾胃效果,能健运脾胃,补阳气血,增强体质,调整作用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主治脾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