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爱出汗是什么原因?可能阴虚了,两招教你如何快速缓解

文 / 健康使者刘哈哈
2021-02-04 18:13

睡觉时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中医称之为“盗汗”,专指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盗汗就是代表体内这种阴的、寒的、凉的,水的这种能量减少了,就是典型的阴虚了。

阴虚了以后,它不能够制约阳;水不够了,它不能制约火,所以就会造成一个结果:虚火上扬。

逼着体内这些汗液不能循着肠道,所以它趁着半夜就偷跑来了。

盗汗通常被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类型

轻型盗汗:

一般都是在入睡已深或快到早晨出汗。局部有轻微的汗湿,并不会有其它的不适感。

中型盗汗:

在睡着后不久就会有汗液一次性泄出,醒来后汗液即可止住,再入睡也不会出汗,但醒后会有口干的感觉。

重型盗汗:通常一睡就大量出汗,而且有浓郁的咸臭味。

惊醒后再入睡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汗液,同时患者还会伴有低热、潮热、头晕、消瘦、尿少等现象。

45岁是女性盗汗的风水岭

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

医圣李时珍认为:

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就是说,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

45岁是女性盗汗的风水岭

对于女性来说,在45岁的时候,进入更年期,常会发现睡觉时总是会出汗。

这种异常,主要是因为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受到身体激素的波动影响,导致神经调节系统出现了紊乱。

并且,更年期的女性,还会受到心悸的影响,心中的躁动感更加明显。

这也会促使她们容易出汗,甚至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都需要提高警惕。

滋阴补虚是治盗汗的原则

盗汗以阴虚为主;无汗以血虚为因。小儿汗证的发生,也多由体虚所致。

所以滋阴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血虚者艾灸补血。

而艾灸具有对阴阳、气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调理多汗、盗汗,同时还可调理少汗、无汗。

那如何艾灸?艾灸泰斗周楣声老先生的《灸绳》里记载,可以艾灸阴郄、太虚、复溜穴。

盗汗医案

01

叶×美,女,长期下午潮热,近一周来出现盗汗。

艾灸右阴郄;,感传达右胸后即横向左胸扩布,先抵左乳上方,渐次向下进入心前区,有盘旋感,最后热感约有手掌大小,正与心脏相当。

当夜盗汗涓滴未见。一周后随访,盗汗既未发生,低热也得以控制。

02

汪×全,男,成年,每夜盗汗已半月。

左右阴郄同时艾灸,左侧灸感沿手少阴经直达心区,右侧于抵腋下后即横达左胸,左右汇合,集中于心区。

当夜汗减大半,未全止,隔一日未灸,汗又再出。又继灸五天,盗汗被控制。

1、阴郄穴:

各脏器中,心为火,肾为水。汗为心之液;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

作为郄穴的阴郄穴,具有由外到内沟通心脉的功能,使得心火下探,肾水上提,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盗汗也就好转了。

取穴位:

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橈侧缘,平尺骨小头。

2、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中医认为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

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调理。

古代名医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用太溪穴“补肾气、断生死”。

3、复溜穴: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发上行。

功效:

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取穴位:

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注:如果有时间最好可以辩证艾灸:阳虚导致的凉汗,多灸扶阳祛湿的穴位,比如神阙、命门、阴陵泉、丰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饮。

阳郁导致的热汗要多灸中脘、足三里、太冲,另外多运动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改善郁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