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是肾的反射区!痛时用3招,赶走肾虚又快又省心,速进!

文 / 健康猪猪
2020-12-29 00:23

本文已由红杏林学院「专业审稿团」审核▼

冬天,是疼痛的高发期啊。

上周,我约了老朋友一起吃饭,临近饭点,他却打电话说脚后跟痛,要在家休息。我问他有去医院做检查吗?他说,没查出任何毛病,就是疼

唉,真叫人担心。我也没心思约饭了,问了他几个问题。

我说:

脚后跟有没有红肿?检查有没有发现骨刺?”

老朋友说看起来没发现红肿,检查也没出现骨刺。接着,我又问他两个问题:

眼圈浮肿发黑么?再照照镜子,看看舌苔是不是淡白?同时还有怕冷的症状?”

他连连称是,还说:

“不止这个。我的腰、膝盖很容易酸软,不知怎么的,突然使不上力。哦,对了,脚后跟痛是经常发作的。有时,站久、坐久,或者运动一段时间,就疼得厉害!”

他说完,我就有谱了。

“你这应该是肾经气导致的足后跟疼痛。这样吧,我推荐你用3个方法,如果你能坚持下来,脚后跟会很舒服。还是值得一试的哦~”

朋友非常高兴,领了我推荐的方法,在家给自己做调理。一周后,也就是昨天,老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用过这些方法,他感觉好多了,以后还会坚持调理,直到症状不再复发

我为朋友高兴,也开心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帮到身边的人。这不,立刻写下来给朋友们看了,希望你们也能用好这些方法,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不过,在分享方法之前,我想请你先了解“脚后跟和肾的关系”。

知道原理,再去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学好、学会一个知识。自己有底气,别人也信服~

编辑 | 乌猫

参考 | 艾艾贴订阅号

01

脚后跟和肾,关系非浅

有什么用?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骨头疼,不用怀疑,基本和肾脱不开关系。

另外,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肾经是经过足跟的。所以,当肾的精气亏损,它就没力气顺着经络往上走,集体停滞在足跟。这样一来,脚后跟发疼,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不止有肾经,脚后跟也是奇经八脉里阴跷脉、阳跷脉的发力点

正常情况下,有这么多经脉傍身, 脚后跟应该很有力量,你翘起脚尖转圈都没问题。然而,肾经气虚的朋友,脚后跟都比较虚弱,没法受力,自然容易疼痛。

讲了这么多,你有明白一些吗?我这里有做总结,希望能帮你理解得更清晰。

1、肾主骨髓,肾经又经过脚后跟。因此,脚后跟疼痛,是肾功能出现问题。

2、脚后跟也是阴跷脉、阳跷脉的发力点,正常情况下,应该健康有力。但如果是肾经气虚,肾气不足,脚后跟迟早要疼

所以,脚后跟疼痛,大概率属于肾虚,而且是肾经气虚。一般来说,它引起的足跟痛,还有以下4个明显特征

1、以单足或双足足跟痛为主要症状

2、外表不红不肿

3、常发作于长时间站立、行走之后

4、伴有腰痛、怕冷、精神萎靡不振、眩晕等其它肾虚症状

看看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没有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你只需看看下面3个方法,提前做御防;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可一定要好好读之后的内容,这对你调理病症大有帮助

02

足跟疼痛,要这样调理

第一步:按压肚脐周围,通肾经

这属于道家养生方法,你每天不定期做一做,可以打通肾经。肾经通,之后无论是补、是泻,效果都会好许多。方法单、方便、有效。

【做法】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平躺,取与肚脐左右相隔1厘米的地方,按压,直到你没法再往下为止。停留30秒,放开。重复这个按压动作,做到10次以上。

期间,你可能会感觉到酸胀,有痛感。这是正常的,你不需要担心,忍住,坚持做满10下,你会发现:自己的脚正一点点变热。这说明,肾经通了,温养足跟。

但是,要注意:孕妇不可按,来经期间也不能按。

切记!切记!

第二步:艾灸4穴,温补肾脏

在肾经得以打通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艾灸,能事半功倍。

艾灸利用艾火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使血脉和利而筋肉滋荣,从而发挥温通经络、补虚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故临床多采用艾灸的方法改善足跟痛。

那么,我们应该艾灸哪几个穴位呢?一共有4个,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左右很好操作

它们分别是:

阿是穴(即疼痛处)、昆仑穴太溪穴涌泉穴

《备急千金要方》指出: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

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

足跟疼痛取阿是穴灸之,有直达病所之功。

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古文献有记载:「踝跟骨痛灸昆仑。」

即此穴是调理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效穴。

找昆仑穴并不难,首先找到小腿外侧下端的最高骨,这个地方的学名为外踝尖,做好标记,再在脚腕后找到一条大筋,其名为跟腱在外踝尖和跟腱中间的凹陷处,就是昆仑穴

太溪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它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溪流」,经常艾灸太溪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精神充沛、腰膝壮实、行走有力

取穴视频来啦~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内经》对涌泉穴做了很精辟的总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涌泉穴是补肾壮阳的要穴,灸之具有强筋壮骨的作用。

涌泉穴取穴视频

找不到穴位可以看看哟~

通过艾灸,一方面可以通经活络,另一方面可以为足部补足气血,还能调理肾虚症状。

当足部气血充足、经络通畅、肾虚症状得到改善,足跟痛自然可以被缓解。

在艾灸调理期间,足跟疼痛的患者还要注意:

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平时外出应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不要穿薄底布鞋和高跟鞋;

艾灸前,用泡脚来改善足部气血循环,对缓解足跟痛也有一定好处,要用稍微热一点的水来泡,可以在水里加点艾叶或者陈醋,泡的时间要超过10分钟;

每天晨起用手扳脚趾来抻抻足底的筋,或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我是分隔符

第三步:善吃食物,巩固温补效果

黑色独入肾经,食用黑色食品能益肾强肾,结合上面提到的两种外治法,可真正做到从内到外调理足跟疼痛。

常见的黑色食物有哪些呢?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等,这些东西适当多吃一些,对补肾强筋大有帮助。

可别看它们黑不溜秋的,一点也不起眼,把它们吃好,你能帮自己调理好多年老毛病

大冬天,该怎么调理足跟疼痛?

1、双手按压肚脐两边,做满10次,可打通肾经。

2、分别艾灸阿是穴、昆仑穴、太溪穴和涌泉穴,每个穴位各灸10分钟,可以温补肾脏。

3、平日多留意黑色食物,多吃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食品,与按压、艾灸相互配合,可内外兼调,从根上解决脚后跟疼痛

今天讲的都记住了吗?

这些方法,表面是调理足跟疼痛,实际却在温补肾脏

不管你脚后跟疼不疼,把这些方法用起来,都能养护好两颗肾防治很多因肾经气虚产生的病症,比如:黑眼圈、易脱发、夜尿多、下肢浮肿等等。

这是中医标本兼调的魅力呀!如果你也认同这份魅力,请和大家一起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吧~你的每一次分享、点赞,都是对中医,对杏林君的最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