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常艾灸这几个穴位,让一个冬季不怕寒冷!

文 / 女性健康手册
2020-11-16 09:17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冬季艾灸的好处

1: 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艾叶性温热,在身体穴位上做此养生疗法,可以疏通经脉,同时为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三九天时身体因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 调理身体

2: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会有亚健康的状态,立冬时,气温变化较快,此时身体容易出现隐痛旧疾,此时做艾灸可以纠正身体脏腑阴阳不平衡的情况,疏通淤堵的经脉,有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作用。 疏通经脉

3 :很多人喜欢低头玩手机,长久坐着不动,久而久之,脖颈、腿部等经脉会出现淤堵的情况,让人觉得酸痛僵硬,而立冬进行艾灸有促进气血流通、疏通身体经络的作用,还能调和身体脾肺器官的机能、健脾和胃,具有不错的保健养生作用。 改善便秘

4.艾灸能够增加肠胃的蠕动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秘,排除肠道内的浊气,有的人做艾灸时,肚子咕咕响就是艾灸促进肠胃蠕动的表现,加上做完艾灸后要大量喝水,有利于经络排毒及肠道排便,在立冬时进行艾灸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帮助改善便秘。

冬季艾灸的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在我们的脊柱上面,它是人体阳脉交会的一个地方,找起来也很好找,只要我们低下头,找到最凸起的骨头,它的下方就是大椎穴的位置。艾灸大椎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的作用,对于平时寒气入侵引起的感冒也有很好的预防和调理作用。

2、命门穴

命门穴在我们的督脉上,相当于先天的人体阳气开关,找它也很容易,它跟肚脐处于一个水平线上,我们找到肚脐绕道背后,就是命门穴了,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艾灸命门穴可以起到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的作用。身体阳气足了,自然也就不怕冷了。

3、关元穴

关元在我们肚脐下方3寸的地方,用手指测量的话,就是肚脐往下4个手指的横向距离,关元穴就是武侠小说当中经常提到的丹田,这个地方是人体元气汇集的要穴,它在身体的任脉上,是极阴的所在,跟命门穴可谓是一阴一阳,是养生的绝佳配合。关元穴自古以来都是女性保养的要穴,能调理多种妇科病症,艾灸关元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女人的痛经,效果十分显著。主治诸虚百损。

4、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足部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五输穴之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足三里也是自古以来的名穴,名医孙思邈到了很老的时候还耳聪目明,也是得益于他每天艾灸足三里。其实女人手脚冰凉主要是因为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的背后是脾胃的运化失常,而足三里是调理脾胃的绝妙穴位,所以艾灸足三里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让寒凉之气远离。

冬季艾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机体的抗病御寒能力以低于寒邪的侵袭。 艾灸对机体进行温热刺激,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如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对于冬季因寒而诱发的许多疾病,如感冒,冻疮,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胃病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