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艾灸这些穴位,让你一个冬天通体舒畅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三候
初候,蚯蚓结
蚯蚓是大寒之物,寒阴则蜷曲,温阳则伸展,冬至一阳生,但阴气亦至盛,土中的蚯蚓们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而糜属阴,糜感阳气之后,头上的角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
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引发,开始流动。
冬 至 起 居
仲冬肾气旺,心肺衰,宜助肺安神,调理脾胃。无乖其时,勿暴温暖,勿犯东南贼邪之风,令人多汗,腰脊强痛,四肢不通。——《云笈七签》
冬至又名“日南至”,是太阳处于最南边的日子,次日太阳垂直射向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阳光最斜射,中午日影最长。冬至之后,日躔从南向北。
在十二消息卦中,冬至为复卦,很明显的“冬至一阳生”。但阳气顺时是慢慢地生的,此时阳气初动,还是很微弱的,依然以藏为主,《遵生八笺》上说“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当静养以顺阳生”。若冬不藏精,将阳气潜伏起来,则春升之时,下无根本,必至阳气轻浮,易患温病。
冬至之后,昼短夜长,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调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立马起床,这样可能容易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都可以,没必要早起运动。
冬 至 饮 食
北方冬至吃饺子大家都知道,其实更早一些的北京传统是吃馄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当时就有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若论冬至进补第一方,当属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汤原出《金匮要略》,非常适合血虚、有寒症的人群。比如贫血、易受风寒感冒者。
作为药膳,每500g羊肉可配当归20g、生姜40g。并可适量加些葱、山药、小茴香、大枣、枸杞、党参、陈皮等食材作调料。冬天手脚冰凉的同学,也可以多吃点。
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岁时杂记》
赤小豆在古人心中是辟疫辟邪的东西。在至日(冬至及夏至),如果一家人一起吃了赤小豆粥,能够避免这一年的瘟疫。
大米与赤小豆煮粥的比例为3:1,糖适量。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非我们常说的赤豆(即红豆,又叫红饭豆,可作豆沙),赤小豆更细长、色深。
冬至运动
喜欢晨练的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是等太阳出来后再去锻炼,这时候阳正旺,还可以晒太阳补阳补铁,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电脑前坐着,很少晒太阳,体内血液不通,更容易患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降低感冒的可能性。此外也要常开窗透气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好身体的保障。
冬至艾灸
冬至及冬至过后,最适合艾灸以驱寒补阳。女性在冬至节气艾灸,不仅能舒经络、治月经不调、痛经,还能排毒养颜,改善体寒体质。
所谓“冬至灸”,是指在冬至这一节气,天气冷到极时,阳气开始上升,此时艾灸可补充阳气,增加人体免疫力,随自然界阳气的提升,天人合一,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对于平时反复感冒,平素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老年人体质较弱阳气不足,而冬天更是疾病的高发期。而艾灸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冬至艾灸不但温补了老年人的虚,还化解了老年人体内的淤。艾灸还能能调节血压,降低血脂,增强脏腑功能,让老年人这个冬天更健康。
中年家庭工作都是最脱不开身的时候,大冬天也要外面东奔西跑,但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弱,各种疾病也趁免疫力的下降纷纷而来。而冬至进行艾灸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激发身体阳气上升。
现代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等种种原因,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那在阳气初生的冬至进行艾灸就更加不可少了。
儿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但也是最容易患病的时期,特别是冬天,由于儿童的好动和室内外的温差过大,很容易就受凉了。在冬至前后对儿童进行艾灸,不但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还能调理孩子的内分泌系统,坚持艾灸几天能让孩子一冬不感冒。
艾灸取穴
中脘穴:属仼脉,位于胸骨下缘与肚脐连线的中点。是人体中焦之要穴,中焦为上下焦之枢杻,上下通利之要道,灸之利湿、去寒,去痘,解忧。
关元穴:腹中线脐下三寸。灸之培本固元,补益下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乃强身大穴,可按揉,可疤痕灸,治百病。
总体来讲,冬至这天艾灸效果最好,但是,艾灸发挥效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好在冬至前3天就开始艾灸,加上冬至以及其后的3天,共持续7天,若是以前没有做过艾灸的,最好能在冬至灸之前连续艾灸调理预热几天,冬至灸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