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伏天里吃黄连,你却艾灸不停外加三伏贴

文 / 选择中医
2019-08-20 17:15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一)缘起

每次出差都是急急忙忙,所以很少带书,不过有一段时间,一直带一本诗集,在飞机上可以看上十来首诗,看诗也不是记诵,只是想欣赏,没有任何目的。不过,自去年以来,因为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温药,体寒的体质得到了完全改善,去年变成了体热体质,所以看书很多时候就静不下心来。

上周出差,因为是甘肃的天水,没有直达的飞机,治好坐高铁,整个旅程下来,来回十几个小时,因为没有带书籍,所以只能看抖音了,刷视频。不过,事后非常后悔,做人怎么能那么不求上进呢,所以这周出差去武汉,就很自觉的从书桌上拿了一本火神派的书籍。在飞机上,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阅读,将吴佩衡的生平及学术思想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了解,也算是没有白费这么久的时光。

静谧如自然

其实,按照以前的体质的话,完全看不下去,这段时间突然看书非常静心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最近服用了几天的含有黄连的方剂。边看,边思考之际,于是想着写一篇文章,关于人民对中医扶阳的错误认识。

(二)扶阳重太阳与少阴

不管是火神的鼻祖还是吴佩衡,或者其他火神派的医家,其实都是非常重视太阳病的,因为太阳病是整个外感疾病的最开始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处理好,就很难在后面的治疗中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少阴,扶阳的理路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少阴,因为少阴为君火,只要君火不足,阴寒之邪就会弥漫全身,四逆汤之所以运用那么广泛,就是因为四逆汤为少阴之主。

在火神的鼻祖哪儿,肯定重视少阴,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其实就有一些转变了。不管火神哪家,其实都是很重视自己的道统的,一般都会将自己的道统归于《伤寒论》,再其次就是归于伤寒气化派,所以火神的主张,归根结底还是伤寒,还是伤寒气化。

太阳与少阴

伤寒有六经,气化也有六经,所以火神的太阳、少阴为入手的主张,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不是伤寒论的全部,也不是最正宗的《伤寒论》。后世医家怎么补充,晚上火神的理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当然,之所以引出火神的相关内容,其实还是跟本文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性,不然的话不会花这么一些笔墨去说一些不相干的内容。

(三)为什么上火?

昨天在群里跟同学们说上火的事,其中有一个好奇宝宝就以五运六气的理论去解释,想通过太过不及来解释,这个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又不完全对,但是我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因为这里涉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五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生克制化,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比如《内经》里面 经常提到的火土同德,水土同德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讨论的问题。

回到话题,火神派到了后来,其实在使用方剂的时候,比较少纯粹的使用四逆汤,而是在前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以四逆汤为基础,而是用其他方剂作为的治疗的先导。在这这个先导方中,最重要的就是调节脾胃,所以在后世火神派的理论中,引用了“火土同德”的概念,所谓的火土同德,其实就是当人体的火气旺时,如果脾胃不旺,也就是土不旺,那么火气就会泄气,好比柴火,很快就会耗散完,但是如果有一定的土封住火,那么火星可以留很久。

上火怎么办?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在做饭的时候,一般烧柴火会留下火星,会留下炭火,如果炭火上面有一层灰,则炭火可以保持到第二天的清晨;但是,如果没有一层土在上面,其实炭火很快就会化为灰烬。所以,在扶阳的时候,只要是虚寒性的疾病,时间够久,就必须考虑脾胃虚弱,必须先培土,这样再扶阳,阳气自然能够锁住,自然能够长期的保持阳气旺盛。

所以,上火的原因,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气有余便是火”,绝大多数的上火不是真正因为身体火气旺了,而是因为身体之中土不足,导致了火气消耗太过,然后人又会自救性的补救很多扶阳物质,最终导致上火现象。

(四)上热下寒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伤寒论》经典中,都很少出现纯粹的阴寒性疾病,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人会有纯粹阴寒性疾病,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寒热分布不均匀,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往往难以入手。

现在被很多人说的最多的概念,就是所谓的宫寒,所谓的体寒,这些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宫寒,或者体寒,其实都是上面是火,下面是冰,所以看不到本质的人会清热,清热一般可以获得一时疗效,但是不能获得长久疗效。而有些人看到的是本质,是体寒所以会选择扶阳,会选择服用温燥的药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服用温燥的药物之后,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而且很多人最后会变成虚热,变得烦躁。

人是中和的动物,老子所谓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每一个人都是阴阳同时存在的,所以阴阳平衡是常态,而阴阳之间不平衡则是非常态。阴阳平衡下,局部的阴阳不平衡,才会导致人体的寒热出现,所以绝对的寒热在人体机会看不见,如果真的有,那就是阴阳人分界之时了。

所以,针对这些虚寒性的疾病,不一定要纯粹的扶阳,可以有第二条路。现在中医药之中,有不少人因为见识过艾灸的力量,很多人不分好坏一律艾灸,特别是在夏天艾灸。有理论,有方法的,还可以治病延年,很多胡乱搞一通的,不但不能缓解疾病,还会加重疾病。

前段时间,一个患者,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体寒,很多医生也给他艾灸,最后艾灸到心率跑100左右,患者自己感觉到了不对劲,才开始戒断艾灸。而且身体局部还有湿疹,失眠,舌苔也有黄色,这是很典型的热象。最后,根据这些症状,我开出了含有黄连的半夏泻心汤,简单的吃了七天,几乎所有的不适都消除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通过调节中焦脾胃的思路,来调节人体的寒热,而不是简单的艾灸。除此之外,很多人在仲夏之日,也就是所谓的三伏,一直强调要贴三伏贴,三伏贴因为是在皮肤中喂药,所以尽管用的药都是比较性温的,但是危害还不是那么大。

不管是艾灸还是三伏贴,在炎热的夏季使用,只要不是纯粹的阴寒性疾病,或者阴寒性体质,就没有必要使用。否则,不但治疗不好疾病,还会在治病的过程中制造痛苦,增加自己的不愉快体验。

(五)误区有多严重?

现在的医生,很多人都认为扶阳是最正确的,是治疗疾病的最好的手段,这个确实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最大的误区不是因为扶阳,而是将扶阳绝对化了。不管是郑钦安,还是吴佩衡,或者卢氏火神,其实在使用方剂治疗疾病时,滋阴也会用,寒泄也会用。

前几年,在今日头条上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治疗脾胃疾病,特别是小孩子如何预防得到胃炎之类的脾胃疾病,介绍了我们老家那一带的方法,那就是刚出生的小孩服用一个月的黄连,然后就很好带,脾胃功能很强大。

网络作为一个发言比较自由的地方,很多网友就开骂了,说我是庸医,说小孩子服用黄连会毁掉小孩子。事实上,小孩子火气旺,我们通常说“小孩子屁股下面三把火”,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每年冬天,南方如果下雪了,小孩子可以光着屁股在外面跑来跑去,但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一个成年人下雪天出去吹风了,十有八九会有脾胃的腹泻症状,这就是成年人与小孩最大的差别。

所以,小儿作为纯阳之体,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用一些寒凉的药物,比如我们说的黄连,我们说的六味地黄丸。黄连,六味地黄丸虽然是清补的药物,但是不会泻人太过。因为黄连泄心火,但是可以厚肠胃,就是补脾胃;六味地黄丸,虽然也会泻火,但是可以滋肾水。

(六)三伏贴,该怎么养生?

养生有正道,不偏就是正。正常情况下,夏天气候变热,那么我们需要多用一些寒凉的药物,一些寒凉的食物,而冬天气候寒凉,所以吃的喝的,都必须是温热的。这是正道,是最普遍的道理,至于说有些人体质寒凉,那是有些人,并不一定适合你;有一些人体质偏热,那也只是有一些人,而不一定就是你。

所以三伏天贴三伏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必要;甚至艾灸也不必要,必要的就是始终爱护好我们的脾胃,只有爱护好了脾胃,体内的壮火才不会消灭的太快,才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大家不必要跟风,不必要害怕自己体寒,人体跟自然环境是一体的,这就是伤寒气化的基本观点,只要没有太大的偏差,天地之气热,则人体也热,自然需要服用寒凉之药;天地之气寒,人体自然也寒,自然需要服用桂附姜等扶阳之药。

几年的夏季,特别是在7月23日之后,气候将变得异常火热,很多人如果还是按照艾灸的方法,或者用三伏贴,而没有把自己的脾胃顾护好,后面难受的日子估计会很多。而保护自己脾胃的方法,今年最好的就是吃含有黄连的一些方剂,至于具体的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的体质来改善。

最后,在提示一下,不少人都发现很多读书的人都是体寒体质,因为体寒之人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所以大家如果真心要好好学习,建议可以考虑用苦寒的药物来顾护脾胃;另外,当一个人要发越、运用的时候,必须是充满热情,所以此时的火气必须足,两者之间存在平衡,主要看大家如何把握!

我是中医刘大夫,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欢迎与我交流,微信:1776297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