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 养生·习俗·文化

文 / 凤凰树下的分享
2019-07-26 06:20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历书》说:“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暑最热时,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1

大暑时节防中暑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工作或运动,体内的水平衡容易被打破,如果本应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热在体内积累,会导致发汗机制和循环系统异常而引起中暑,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大暑时节,应注意防暑降温。

凉茶伴夏好消暑

在极端的气候中,人体容易阴阳失衡。传统医学认为,热为阳,冷为阴。夏为阳,冬为阴。盛夏酷暑,正是阳盛阴衰,实火亢盛之际,易致人体阴虚阳亢,或虚阳上浮。为保持体内阴阳平衡,可选择性地喝一些凉茶。

清肝泻火茶

制法:夏枯草10克、杭白菊6克,洗净,加适量沸水浸泡。喜食甜品者,加适量白糖或冰糖。

特点: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杭白菊疏风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二者功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适宜人群:长期加班、作息无规律、失眠多梦的亚健康人群。

五花茶

制法:金银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各5克,洗净,加适量沸水浸泡。喜食甜品者,加适量白糖或冰糖。

特点:金银花性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菊花味苦,性微寒,入肺、肝经,若热象较重者,可用野菊花代替;槐花性寒,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常用于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以及各种出血病的治疗;葛花味甘,性凉,入足阳明经,具有解酒醒脾、清热解毒、护肝、养颜、补肾的功效;木棉花性平,清热、利湿、解毒,是广州人夏季常用的食材,晒干后可用来煮粥、煲汤。

这五种花,大都药性寒凉,五花相互匹配,共同强化了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还具有生津止渴、解酒去湿、健胃消滞、清肝明目等功效。

适宜人群:经常酗酒的人群,或肝火旺盛、目赤肿痛等病人。

五花茶没有固定的配方,除了金银花、菊花外,其他配料可有不同的搭配,如南方喜欢用扁豆花、鸡蛋花替换槐花、葛花;

针对体质偏寒、气血虚弱的女性,可以用玫瑰花、月季花、佛手花、杜鹃花、合欢花组成“五花茶”;

针对肝郁气滞型胃痛者,可以用玫瑰花、茉莉花、素馨花、桂花、玳玳花组成“五花茶”等。

2

化湿除烦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酷热难耐。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热邪耗气伤津,加上湿邪停留,人易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此时可以饮用一些具有芳香化浊、化湿健脾、清解湿热功效的清暑药茶。

薏米小豆粥

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

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橘皮茶

原料: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

香荷饮

原料: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

制法: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消暑理气、祛湿解表。

3

大暑艾灸,事半功倍

中伏是冬病夏治—三伏灸的黄金阶段,大暑则是夏日节气养生的关键收尾阶段,如果能把两个时段的养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此外,艾草乃纯阳之物,是被几千年来的实践所验证的养阳扶正气的中医养生方法。用艾灸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很好的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从而补充人体所需阳气。

关元

中脘

大椎

足三里

三阴交

保健灸

大暑过后,进入长夏。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与脾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养脾。而湿则是长夏的主气。此外,从气候环境看来,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水汽上腾,湿热交蒸,汗液难以蒸发、排泄,使得我们体内湿气大增。

因此,长夏保健,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

脾俞

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也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点。

暑天“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艾灸心俞、神门、内关等穴位有利于降心火,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心俞

神门

内关

4

大暑预防

1

预防中暑

中医把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中暑病症称为中阳暑,表现为高热、汗出、烦躁、口渴多饮、小便短赤等,主要原因就是“热”,由于在烈日下劳作或长时间待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所致,也就是中医里说的“动而得之者为阳暑”。

那么阳暑怎么预防?中医认为,阳暑主要是受热后伤津耗气所致,所以应以清热补气为主。

1、刮痧按摩防阳暑

防治中阳暑,可在背后膀胱经以及肘窝处刮痧;刮痧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2、绿豆汤清暑热

《开宝本草》记载:“绿豆,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绿豆汤能清热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饮品,也是治疗中暑良药,在大暑伤津耗气时节可适当多喝。

3、补充水分是关键

炎炎夏日,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盐分减少,身体因严重缺少水分,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喝盐水要少量多次,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4、多吃蔬菜瓜果

适当多吃一些凉性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等。还可多吃一些水果,如西瓜或苹果等:

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具有清热除烦、止渴解暑、宽中下气等功效;苹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补心养气、生津止渴、健脾和胃的作用,且营养丰富,对身体极其有益。桃子和香蕉也是不错的防暑水果。

2

儿童要防脾胃病

到了大暑,因天气炎热,中小学生吃冷饮非常普遍。从中医角度看,儿童为"纯阳"之体,患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这就是儿童喜欢吃凉的原因。但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还不健全。

孩子过食冷饮,其胃肠道经常被饮料占满,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时间一久,还可导致孩子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

预防措施:可以家庭自制冷饮当饮料,如冰镇绿豆汤、冰粥等,这些饮料既卫生又有消暑降温的作用,对肠胃损伤也小。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以一天喝1~2杯冷饮、吃1根冰棍为好。

3

中青年要防过劳症

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热又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却没有减量,该加班的加班,该熬夜的熬夜,经常超负荷的工作。总之是身体损耗大,而营养、睡眠不足,损大于补。所以,中青年人要防过劳症、过劳死。

预防措施:首先要保证睡眠防缺觉。如果经常加班加点,就要减少其他活动的时间,以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为宜,否则身体会吃不消的。

二是饮食营养绝不可少。尤其是早餐要吃好,可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鸡蛋、牛奶、酸奶等。晚上加班时要加夜宵,如酸奶、面包、绿豆粥等,既可补充营养又可消暑降温。

三是少开车多走路。利用上下班天气较凉快的时候走路,既达到了运动的目的,又不致发生因堵车心情欠佳的现象,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4

老人要防心脏病

有资料表明,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预防措施:一是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尽量不要生气。夏天天气热,中医认为夏季与之相应的脏腑是心,所以夏天易心火过盛,遇事爱着急发火,这就需要老年人多做平和之事,如练练琴、棋、书、画等;儿女们也应尽量不要让老人生气,不与老人争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