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热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

文 / 南阳楚艾
2019-07-19 10:27

文章摘要:

面赤耳鸣,头目眩痛,多属肝阳化火:赤而明润,为有胃气:枯槁晦滞多属危重证候。本症病位在面部,病变部位在心、肝、肾,亦可见于肺。

面红概述

面红耳热

面红,指患者面部的颜色红于正常人,通常认为是患者体内有热象的象征。热证有虚实之,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久病虚人,午后两颧发赤,为肝肾阴火上炎,赤色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为截阳证:肺病见赤色,多属阴虚火盛,灼伤肺阴:面赤耳鸣,头目眩痛,多属肝阳化火:赤而明润,为有胃气:枯槁晦滞多属危重证候。本症病位在面部,病变部位在心、肝、肾,亦可见于肺。

面红涉及现代医学中的高热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抑郁症等病。

面红病因与症状

(1)外感风热:面色红,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汗出,咽喉红肿热痛,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2)阳明经热:以面色缘缘正赤,高热汗出为证候特征。伴有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舌苔黄燥,脉洪大。

(3)热人营血:以满面通红,身热夜甚,皮肤斑疹,舌质红绛为证候特征。伴有口干但不甚渴,心烦失眠,时有谵语,或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红绛,脉细数。

(4)阴虚内热:以午后两颧红赤,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为证候特征。伴有形体消瘦,眩晕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5)虚阳浮越:以面色白而两颧泛红如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为证候特征。伴有呼吸短促,冷汗自出,四肢厥冷,大便溏薄,小便清白,唇舌色淡,苔白或灰黑而润,脉微欲绝。

面红病因分析与诊断

(1)外感风热面红与阳明经热面红:二者均出现满面通红,二者的区别在于表里之分。外感风热面红,由于风热之邪袭表,肺卫受阻所致,所以在面部发红的同时兼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汗出咽喉红肿热痛等表热证,阳明经热面红,由于外邪人里化热,阳明热邪炽盛所致,所以出现高热汗出,面色红赤,伴有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等阳明经热证。一个为表证,一个为里证,故是否出现恶寒症状,即是二者的鉴别要点。外感风热面红治疗当以辛凉解表之法,阳明经热面红治疗当以清热生津之法。

(2)热人营血型面红与阳明经热面红:二者均是外邪人里化热的里热证,热人营血面红是因为温热邪气传人营血,上扰于心神,及热盛动血,故而面赤色红,伴见身热夜甚,皮肤斑疹。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甚至出现出血现象,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热人营血面红与阳明经热面红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热加重出现的时间不同,其伴随的症状亦不相同。前者发热夜间加重,而后者表现为持续高热或日哺潮热:前者伴见口干但不甚渴,而后者表现为大渴引饮:前者出现皮肤斑疹或出血现象,后者无此症状:前者舌质红绛,脉细数,后者舌苔黄燥,脉洪大。

(3)阴虚内热面红与虚阳浮越面红:二者均为虚证发热引起的面红,但病机与临床症状备不相同。阴虚内热面红是由于房劳过度,或久病伤阴,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导致虚热证,故红赤在面,表现为颧红,午后热甚,伴见潮热盗汗,形体消瘦,眩晕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症状。虚阳浮越面红由于久病不愈,正气已衰,阳虚而阴盛,阴盛格阳,虚阳上浮所致,面红的特点为两颧红如妆,浮浅游移不定,伴有呼吸短促,冷汗自出,四肢厥冷,大便溏薄,小便清白,唇舌色淡,苔白或灰黑而润,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症。

【艾灸取穴】

【艾灸体会】

面赤不独主热亦可主寒,此外上热下寒,下热上寒均可见而赤。正如《四诊抉微》所云:“上热下寒面赤而光,下热上寒面赤而郁。”指明其辨别要点。总之面赤于寒热错杂中屡见不鲜。不可独认为面赤即属热证,也要考虑寒证的可能,所以在临床上应四诊合参,辫证选穴,细查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