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慌!艾灸后,出现这些排病反应,千万要沉住气!

文 / 兰艾堂
2019-04-23 10:26

“我艾灸两天了,感觉有点上火,还要继续灸么?”

“艾灸后感觉好疲倦,浑身没劲”

“艾灸后皮肤好痒,我过敏了?”……

有些人艾灸之后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于是就担心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艾灸。艾灸作为一种绿色、自然的中医疗法,对身体基本没有副作用。但如果急于求成或者对自己的体质没有正确的认识,找错穴位、灸错方法或施灸过度,就有可能使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不适。

当艾灸出现身体不适,还要不要灸?相信不少灸友们都产生过犹豫。莫惊慌,这其实都是身体的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指:艾灸让人体的正气激发了,但经络还未疏通,正邪相争加剧,反而会出现疾病症状加重或其他各种反应,这都是排病反应。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普及下艾灸后常见的几种排病反应以及处理方法,希望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

1上火后,适当喝一些温水再继续灸

艾灸后,有些人会面色潮红,并感觉喉咙干涩、疼痛,这是艾灸后的正常反应。因为艾灸的热力进入体内,使血液流动加速,其产生的温阳之气逐渐祛除体内的寒邪,导致寒邪外发,从而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上火和炎症。

出现这些症时,不必惊慌,也不要因此停止艾灸,可以在艾灸后适当喝一些温水,并且继续坚持施灸,直至症状消失,这也意味着体内的寒邪已基本排出体外。

2出现水泡、灸疱

艾灸过程中,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水泡样的灸疱,也称为“灸花”。灸花,是指温灸和悬灸中,由于体内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穴位表面出现的大小不一的水泡,甚至化脓现象,是身体里病邪外发的一种正常邪气外排反映。

出现水泡,在某些情况下还说明艾灸的效果较好,可在医生指导下持续艾灸,以维持艾灸的效力,防止病情反复。但是,也要采取一些正确的方式,防止感染。

水泡处理

如果只是小水泡,可以不用理会,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果水泡较大,则可用消毒针刺破,用医用棉吸走渗液,再涂上云南白药,结痂更快。期间要避免灸花处接触到不洁物质。

3疲倦失眠,宜坚持灸

初次艾灸后,不少人会出现失眠的症状,或伴有疲倦乏力的感觉,这是因为被灸者体质较差,阳气进入体内后,使人体血液流动加速,全身细胞活跃,故容易产生疲倦感。

持续灸一段时间后,疲倦感会慢慢消失,此时,即使睡眠时间比之前少,也会精力旺盛。另外,如果在艾灸之前就有失眠的困扰,可以试着灸一下涌泉穴,对治疗失眠有特效。

4艾灸的灸感走窜现象

走窜是“扩散”的意思,是艾灸后的经络现象。有时候,我们在艾灸一个穴位时,可能会引起与之没有直接关联的器官的不适,这就是艾灸的灸感走窜现象。

艾灸时进入体内的温阳之气会循着经络到达全身,主动帮助你调整身体的疾病。比如,灸关元穴,可发生走窜感,此现象既是循任脉的“灸感”,也可能反映出被灸者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5出现红疹,继续灸至红疹消失

有些人艾灸后身体上还会出现红疹,看起来就像是皮肤过敏,很多人因此就不敢再灸。其实,这些红疹跟艾灸的其他反应一样,都是艾灸时进入体内的温阳之气在驱赶寒邪的表现,也是体内寒邪在体表的反映。

如果此时停灸,寒邪未能祛除或寒邪会再次进入体内,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此时,还可以在大椎穴、委中穴等穴放血,使寒邪外泄。

以上就是艾灸后的正常反应,如果艾灸后出现,不必过分担心,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即可。

在这里再给喜欢艾灸的人普及一下:特殊人群艾灸要注意些什么?

1、给老人艾灸

老年人的身体一般较弱,且体内的各个器官都处在功能衰退期,易患卒中等疾病。因此可多灸足三里穴和曲池穴预防卒中,还可灸气海穴、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穴益脾补肾,防衰老。

艾灸防衰老的效果较好,但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必须长期坚持,同时,还要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饮食疗法。

2、给小儿艾灸

给小儿艾灸时,为避免温度过高,可以边灸边将手置于施灸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烫伤皮肤或因温度过低而没有效果。

小儿艾灸不需要全身穴位都灸,只需要针对小儿身体的特点,灸几个穴位。小儿艾灸常用的穴位有:肺俞穴、身柱穴、脾俞穴、胃俞穴、神阙穴。

小儿出现食积胃满等现象,可适当灸足三里穴。如果小儿无明显的身体不适,则不必灸治。小儿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个穴位每次灸3~5分钟。

3、给孕妇艾灸

准备怀孕的女性根据自身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艾灸。孕期的女性慎灸,如果需要艾灸,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艾灸,是现代人很普遍的养生保健之选,经多年临床实践也确实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功效,但是艾灸的注意事项,我们还是要了然于心,希望今天普及的艾灸小常识会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