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介绍:膈俞穴的位置、穴位疗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调脏腑之气兼养血活血的膈俞穴
穴名:膈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性:宽胸理气、调节心肺、理脾和胃、活血化瘀、止血敛汗、祛风止痒
主治:1.呼吸系统病症;2.消化系统病症;3.心血管系统病症;4.血液系统病症;5.皮肤科病症;6.其他病症
膈,指间隔、隔离;俞,指气血转输处。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内应于横膈膜,相当于膈肌的背俞穴,主治膈肌之病,故名。
一、定位取法
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与两侧肩胛骨下角的水平连线相平。如果是比较胖的人,体标志不明显,那该如何才能准确的找到胛骨下角呢?有办法。让病人把同侧的臂向后紧靠背部,而且尽量向对侧肩部提,这时,肩胛下角就会自然向背部肌凸起。二、治疗作用
穴性:宽胸理气、调节心肺、理脾和胃、活血化瘀、止血敛汗、祛风止痒。可以理解为膈肌的"背俞"穴。
膈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上接心、肺、心包,下临肝、胆、脾、胃。膈俞是全身要穴之一,其治疗作用也就涉及上述诸多的脏腑组织:
1.呼吸系统病症:咳嗽,气喘,肺炎,咽喉炎。
2.消化系统病症:胃胀、胃痛、胃炎、胃出血、胃排空延迟症,呕吐,膈肌痉挛(即"呃逆"),食管狭窄,贲门梗阻,食道癌(吞咽困难),腹胀,腹中痞块,肠炎,胆绞痛。
以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病症,膈俞都很适用,且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应用,寒可温,热可清,虚可补,实可泻。
3.心血管系统病症:胸痛,胸闷,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胸膜炎、心内膜炎,高血压、低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
4.血液系统病症(血之会穴):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如咯血、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痔疮下血,月经过多,子宫出血,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针灸学中,膈俞被誉为"血之会穴",意为本穴是血液聚会之处,同血液的生理、病理,以及心血管病症、血液病症等关系密切。从古至今,历来都是治疗血液方面病症的第一要穴。既可以补益气血,治疗贫血、白细胞减少,也可以活血化瘀,治疗跌打损伤、脏腑淤血。补血常常同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血海(膝关节内上方髌骨上缘上2寸)、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宽)、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等穴配伍使用,以灸法为最好;至于活血化瘀,体表筋骨之间的淤血肿胀往往配用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靠第2掌骨中点)、太冲(足背第、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和阿是穴(血肿局部痛点);内脏的淤血肿胀则多配用天枢(肚脐旁开2寸)、痞根(下背部或上腰部第1腰椎下旁开.5寸凹陷处),灸法和刺血疗法均可。
5.皮肤科病症:皮肤瘙痒、荨麻疹、痤疮、银屑病、黄褐斑、淋巴结、皮肤结核及骨结核。
皮肤病多为感受风邪或风燥而致,中医学有一个治疗风邪的大法原则,叫做"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既然膈俞为"血之会"穴,那么,就可以用来做针灸治疗皮肤病的要穴。不过,皮肤病多因风邪或风,故不宜施灸,多用指压按摩,或皮肤针叩刺,可以用刺血拔罐术。
6.其他病症:血管性头痛,失眠,自汗、盗汗,糖尿病,产后乳少,年期综合征,夜盲症,疮疡痈疽,淋巴结核,四肢怠惰。
三、操作方法
此穴的操作也与肺俞穴大同小异,指压、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皮肤针叩刺或皮肤滚针滚刺等各种刺激方法都可以酌情选用,尤其是针对"血之会穴"的特点,多用灸法。一来灸法最能起到补血的作用,二来灸法又能通过热力化解气血的瘀滞。如果是血瘀症,皮肤针叩刺或皮肤滚针求出血,拔罐则最好施行刺血拔罐法,能更快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