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百科:什么样的人时候艾灸?怎样做艾灸才有效果?
艾草被中医称为百草之王,拥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又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人的皮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5岁以后,皮肤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渐渐发生变化,会出现鱼尾纹,30岁以后,前额易出现细微的额纹,40岁以后面部的各种皱纹都渐渐明显,鼻沟纹也会加深、扩张。 很多女性出现肌肤问题,多是由于内火引起,脾胃受到伤害也会对肌肤造成影响,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直接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衰老性肌肤多属荷尔蒙代谢障碍所引起,中医认为是“阴血不足、肤失濡养、淤血阻络,肌肤失容”。 灸疗可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疏通经络、濡肌除皱。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对症调理女性的身体状况,给身体“做美容”。皱纹
中医认为,皱纹的产生是因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皮肤的生理功能代谢失调,对细胞的滋养减少,从而易生皱纹。
一、艾灸适宜人群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二、艾灸不适宜人群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那么如何艾灸才有效果呢?1、有序施灸,灵活掌握
艾灸利用的是温热刺激,所以在实施中应遵循刺激程度由小到大的原则。《千金要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所以在操作中,宜先灸上部穴位,后灸下部穴位;先灸头部穴位,后灸四肢穴位;先灸背部穴位,后灸腹部穴位;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总之,要做到原则和具体病情相结合,灵活掌握。
2、综合考虑,区别对待
一般来说,虚证患者身体虚弱,可多灸些,实证患者机 能亢进,可少灸些。施灸时间和次数,冬季宜大于春秋,春秋宜大于夏季。根据患者及施灸部位的承受能力,青壮年可多灸些,老人和小孩宜少灸些等。
3、施灸禁忌,铭记于心
为避免不安全、不可控因素,醉酒、大怒、疲劳过度、空腹、过饱、严重口渴和受惊吓者不宜施灸。妇女在妊娠期或月经期,其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施灸。小儿、昏迷、肢体麻木或感觉迟钝者,一定要避免施灸过量,灼伤皮肤。
4、提高警惕,避免晕灸
《标幽赋》说:“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晕灸同晕针一样,属于血管抑制性晕厥。由于艾灸刺激过强,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最终导致心的回血量减少,从而表现出血压降低、眩晕等症状。晕灸虽然并不常见,但也要提高警惕,一旦患者在接受艾灸治疗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多汗、面色苍白、手冷脉细、血压骤降以及晕倒等症,应立即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
5、注意施灸的时间
就艾灸时间而言,上午、下午均可,晚上11点之后最好不要艾灸。
6、注意施灸的副反应
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但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可以延长间隔时间。
7、注意施灸配穴的原则
凡灸上部以后,可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
8、灸后起泡,妥善处理
施灸后,穴位处的皮肤会出现水泡,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小的水泡可自行吸收,大一些的可用消毒针挑破,放掉液体,再用消毒纱布覆盖,或涂上消炎药膏,数日可愈。
9、注意保暖防暑,通风换气
施灸时暴露在外的体表部位,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防暑,同时注意室内的温度调节和适当换取新鲜空气,以便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并将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及时稀释排出。
10、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艾灸调理是家庭常用的保健方法,治疗时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尤其是对于慢性虚证患者,更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施灸,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