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教你:艾灸身上这条经络,腹泻拉稀很快就好!
有句俗话叫“好汉架不住三泡稀”,这话是话糙理不糙,别管多强壮的人,拉上几次肚子就都要手软脚软。拉肚子,也就是腹泻,在中医上称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病证。古人将大便稀但不急的称为“泄”,将大便如水而急称为“泻”,虽然相似,但泄与泻还是有区别的。
有一次我收了一个住院病人,姓谢,六十多岁,是某机关的干部。来的时候,他捂着肚子“哎呦哎呦”地哼个不停,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我问他:“拉肚子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他说:“快两天啦。肚子疼,拉稀,还吐。这两天给我折腾得不轻啊,昨天跑了十多次厕所,坐在马桶上都起不来了。”
我又问:“拉肚子之前吃什么没有?受没受凉?”他回答说:“也没吃什么,就是有个老同学请客,吃了些烤羊腿。晚上睡觉可能是有点儿着凉,早上天还没亮,就肚子疼,肚子咕噜咕噜地响,跟着就拉稀了。”
我继续问道:“拉什么样的大便?”他说:“我说了您别隔应,我拉的就跟水一样,哗哗的,还挺多。”
我让他平躺好,按了按他的肚子。肚子比较软,没有压痛,但是肠鸣音又多又响,像肠子再打鼓。我看了看入院时的化验结果,白细胞有些高,应该是患了急性胃肠炎。
腹泻是比较常见的病,着凉了、吃坏了、体弱了、郁闷了……都可能引起腹泻。《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可见,泄泻的根源还是在脾胃上。这位病人六十多岁了,还吃烤羊腿那么油腻的食物,加上晚上睡觉不注意、着了凉,伤了脾胃的阳气,胃气不能下降,逆上所以有呕吐、恶心;脾气受损,升清之气失常,下行便有腹泻;中焦气机不畅,于是便有腹痛。
既然腹泻、呕吐、腹痛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脾胃受伤而来的,在治疗上,也应多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以健脾益气、理肠止泻。所以,我给他开了一副穴位处方,取神阙、足三里、天枢、曲池、内关、中脘、三阴交,施隔盐灸(神阙)和温和灸。先灸神阙,之后灸足三里(先左后右),每穴灸30分钟,其他穴位灸3~5分钟就可以了。
隔盐灸也称“神阙灸”,一般是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入肚脐,然后上置艾炷的艾灸方法。为了操作更简单,也可以将食盐放在一小张纸上,将纸覆于神阙(肚脐)上,然后用点燃的艾灸条施温和灸。灸神阙可以治疗腹痛、吐泻,有固脱的功效。
这样治疗3天后,这位病人的腹泻症状基本消失了,大便也成形了,只偶尔还有些腹痛;继续治疗2天后,腹痛也没了,食欲恢复正常,便病愈出院了。这期间,我没给他开什么药物,因为我们的身体上就有安全又有效的止泻药,用对了自然“药”到病除。
出院前,我嘱咐他,虽然这次治好了腹泻,但为了预防复发,平时的饮食要多注意,不要吃不干净和油腻的食物,生冷的水果也应尽量少吃。病刚好,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吃清淡一些,这样才对脾胃有益。平时还可以自己经常用手掌根顺时针摩腹,直到感到腹部透热;再用拇指的指腹从中脘推至关元,以感觉到酸胀为最好。只有我们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才会回报我们以健康。
作者介绍:石学敏,1936年生人,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BTV《养生堂》、CCTV《中华医药》重要嘉宾,本文出自石老最新著作《大国医——经穴养生就是特效药》,一书说透穴位养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