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时灸量到,病痛自然消
2017-12-01 慈艾堂艾灸养生 慈艾堂艾灸交流群
艾灸治病保健,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正确施灸外,关键在于:有效的灸时和灸量,只要达到要求了,病痛自然会痊愈。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如何掌握艾灸的量。
灸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输入人体的热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艾条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如果是艾灸仪,就需要考虑到艾灸的温度和时间。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
——施灸的量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1由年龄、体质、性别决定
对于不同的年龄、体质、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艾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尚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决定艾灸的量的多少。对于用灸大夫艾灸仪灸疗的人来说,温度和灸疗的时间也会因人而异。另外,由于种族差异,艾灸对机体的影响亦也不一。
2由病情、病性决定
病深痼疾,一般宜多艾灸。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如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而老年或体弱者保健灸,每次宜小灸,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宜多。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如果是用艾灸仪灸疗,施灸时调节的温度就有区别了。
对于这些医书和专家所言,我的建议是病重者用多灸,在刚开始灸的一段时间中,要根据身体的排外反应,可以少灸,灸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多灸,并坚持下去。
3由所取部位决定
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少灸,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
4由艾条大小决定
艾条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条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不然,艾柱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条以控制灸量。
5由患者感觉决定
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6由施灸次数决定
施灸所用的艾条,一次灸完为顿灸,分次灸完称报灸。对体弱者及头四肢等肌肉浅薄处,可以通过报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恰如《神灸经纶》所云:“若并灸之,恐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上所列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病症、病情等因素,具体施灸量应综合考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