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一定要这样做艾灸才靠谱!
9月23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来了。秋分后,寒暑昼夜参半,凉爽的秋季正式拉开序幕。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昼夜温差将高于10℃以上。此时要注意阴阳平衡,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中医认为,在传统节气时令,做好相应的养生防护,顺应天时,对身体有极好的作用。艾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手段,在秋分时节合理艾灸,不仅能润燥养肺,平衡阴阳,还能强壮脾胃,可谓好处多多!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秋分节气如何正确艾灸!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太阳到达黄经为18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历书记载:“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曰: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后注意润燥
秋天主燥主肺,还是要继续润燥养肺。从秋分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阵阵秋风袭来,不仅使气温变化剧烈,而且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秋燥症是由于体弱,身体的保温与散热机能不能很好地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类似于病态的一种生理反应。因此跟肺相关的虚寒之症会增加,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气候寒凉,颈肩腰腿关节痛会增加。
秋分注意脾胃的养护
秋分到立冬的45天为“秋行冬令”,主气为阴,非凉即寒,没有火气。人是热血动物。气候缺少火气,仅靠日常饮食运动难生火气;火弱不能生土,脾胃属土;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得不到火气生养,五脏都会亏损,百病丛生。候寒凉,而此时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肠胃阳气虚弱,致使消化受损。所以,此时艾灸壮脾胃,正是天时地利之势。
艾灸能够平衡人体阴阳,顺应节气特点,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防病保健、养生美容、治疗疾病之功效。
中艾堂温馨建议秋分艾灸这些穴位:
大椎穴、肺俞穴、肾俞、关元穴、肚脐、天枢穴、足三里、合谷,能够很好的适应秋分节气的天气特点,平衡阴阳,清肺祛燥,强健脾胃,起到养生保健的绝佳效果。
艾灸是一种绿色安全的中医养生疗法,在不同的节气顺应天时,进行相应的节气艾灸,不仅能理正气,调平衡,还能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秋分到来,天气越来越寒的时候,让我们坚持艾灸,关注养生知识,一起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