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岭南天灸迎三伏
随着7月11日初伏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养生重头戏岭南传统天灸,也由此拉开序幕。
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医院,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原因,采取全预约制,以往在大厅进行天灸时,排队“人龙”常常“打蛇饼”(绕圈排队法),今年则全部改在诊室单独叫号进行。
“每个人在诊室单独敷贴,感觉更安全,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也更多了。”在天灸现场,年轻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7年来参加天灸,“我以前工作原因站得太多膝盖疼,来天灸治疗了之后感觉好多了,现在继续每年来调理其他身体问题。”
为何要在三伏天进行天灸?
中医天灸的原理为何?有什么病可以进行“冬病夏治”?岭南传统天灸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李滋平介绍,天灸“三伏贴”,就是在初伏、中伏、末伏的时间节点,通过中药敷贴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这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慢性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冬病”症状减轻或消失。
为何要在三伏天进行天灸?在中医看来,三伏天时自然界与人体都正值阳气旺盛,当腠理开泄,经络腧穴更为敏感,辛温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此可温煦阳气、驱散内寒,以助防病治病。
“经典的天灸散,是以驱散体内寒邪为主的处方,近年来在既往基础上拓展了一些新的适应人群,例如失眠、抑郁、内分泌等问题,也能有所帮助。”省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马瑞提醒,天灸最好在三伏当天进行,效果更佳,但今年的中伏(7月21日星期三)、末伏(8月10日星期二)为工作日,有需要的人可提前在早上或傍晚错开上班时间来天灸。
三伏天如何保健?
三伏天虽然炎热,但养生保健却应该注重“春夏养阳”。马瑞介绍,三伏天期间,可经常用简单的经络拍打法或艾灸悬灸法来进行日常保健。例如在天灸次日,便可进行艾灸,选穴大椎穴、关元穴、足三里等进行性质温和的悬灸,根据各人体质不同每周2或3次。此时也可适当进食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胡椒煲猪肚等补气助阳,不要贪凉饮冷。
马瑞特别提醒,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症状,敷贴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成人贴药时间在1小时左右,小孩10-30分钟。但两岁以下小孩慎贴药,因为其皮肤娇嫩容易烫伤。而老人家则控制在50分钟左右,不要超过1小时。孕妇则不宜进行天灸。
Tips
天灸疗法的适应病症
肺系相关病症: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慢性肺气肿等)、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病症防治。
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慢性疼痛疾病。
其他类:失眠、抑郁、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遗尿等。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查冠琳
责编/余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