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生杨迪和:妙手神针诚济世 厚德怀仁医苍生
杨迪和,男,出生于1964年,湖南新化人,中医副主任医师,“蝎毒疗法”重点推荐名医,九三学社社员,长沙市岳麓区政协委员,长沙首批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梅山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特色医疗专科联合会副会长、全国名中医学术研究发展论坛组委会副会长兼 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平衡针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宋庆龄基金会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超微中药慢性病康复专家团专家。
从医三十年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二十余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其中为部队、为乡村社区义诊超过10万人次)。得到省、市、区、街道、社区领导及上级主管领导和患者的支持与认可,取得显著的社会效应。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4年度长沙市文明标兵、平衡针灸国际名医、21世纪平衡针灸杰出人才、湖南都市频道“社区偶像”、西湖街道“创业标兵”, 获全国中医师“诵经典读名著”标兵奖、平衡针灸特殊人才奖、中华特色名医金杯奖、安化县科技进步奖等名誉称号,其事迹被录入《实用专家专科就医指南》和《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2016年入选“长沙市第一批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2019年评为岳麓区好人。
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三十余次,撰写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发表专著二部,相继获得国际医学交流成果金杯奖、发展中国民间中医药学术贡献奖、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奖和第二届国际平衡针灸医学大会平衡杯奖等奖项。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偏瘫后遗症,肩周炎,腰椎盘突出,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慢性疾病。
押手、刺入、捻转、提插、得气……“长不盈尺,细若麦芒”的小小银针在他手中,行云流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针耕每一条经络,运行每一寸经气,拨动每一个穴位。他用银针治愈无数患者,发扬"针尖上的科学";他把银针萦绕在指尖,跳跃成生命的延续;他让传承千年的银针,又散发出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光芒。他就是潇湘名医杨迪和。
杨迪和的家乡位于新化、安化、涟源三县交界处,当地环境闭塞,经济相当落后,百姓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小病不治以致拖成大病的现象屡见不鲜。幼年时的杨迪和也经历了这种痛苦,在他十一岁时,父亲就因患病而离开人世。看到所有努力救治都无法挽留父亲的离去,杨迪和在痛苦茫然中滋生出一个想法:假如自己是个好郎中,有起死回生之术,一定可以挽救父亲的生命。
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条件继续学业,恰逢国家有抢救名老中医的经验、学术、技能,挖掘民间中医传承的政策,杨迪和便拜梅山名老中医李雅元先生为师,在白岩卫生院当学徒,踏上了从医的道路。
“师父要求非常严格,学医第一步要求将经典古籍全部熟练背诵,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经典医籍,因这些古籍均是文言文,内容广驳繁杂,言语晦涩,较难领悟,如无毅力和学习热情极为枯燥乏味。跟师学习中医必须有顽强的毅力才能完成学业。”杨迪和医师回忆说。
跟师期间,杨迪和以勤奋闻名,深得李雅元先生的欣赏。从1982年从师到1985 年出师,三年中,杨迪和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脉诀》《方剂学》等书背得滚瓜烂熟,医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1987年夏天,新化、安化两县爆发大面积流行性痢疾,杨迪和所在的山区也没能幸免,感染者上千人,严重者每日腹泻五十余次,生命垂危。而最近的卫生院还在数十公里之外,民众求医艰难。年轻的杨迪和凭着在师父身边磨练出的医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了八百多名患者,逐渐控制住了疫情。这次经历让杨迪和声名大振。随着治疗人数的增多,学识、医术的不断提高,和服务范围的逐渐扩大,杨迪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1989年,杨迪和的师父去世。靠着不错的口碑,附近人家有什么疑难杂症,开始找杨迪和来治疗。看到这么多多年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杨迪和心里隐隐作痛,他为自己不能尽快解决患者病痛而深感无力。“作为医生,看到病人治不好的话心里非常着急。”于是,杨迪和开始遍访名医,提高自己的医术。
一次偶然的机会,《健康报》刊发了关于平衡针治疗疾病的报道,让杨迪和了解到王文远整体平衡针灸疗法,该技术深深吸引了杨迪和主任的注意力,不假思索便开始了北上求学之路。
平衡针灸学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研究,从25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经络体系,直接进入现代神经体系,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王文远教授成功地在人体神经系统网络上确定了38个平衡靶点,通过平衡针刺相应靶点可治疗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疾病共900余种。
通过学习,杨迪和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医学理论也更加丰富了,其对王文元教授创立的平衡针法也有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之灵活运用在以后的临床中,给许多患者减轻了痛苦,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杨大夫真是太神了,一针下去我一点都不疼了!”
“我去年中风偏瘫,当时心情太绝望了!感谢杨大夫,现在我说话、走路都没问题了。”
“我现在身上有什么不舒服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大夫。”……
在杨迪和大夫的门诊,时常能听到患者间类似的交流话语。从医三十多年来,杨迪和诊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神经麻痹患者,中风偏瘫患者及其它疑难杂症患者不计其数,患者送来的锦旗挂满了诊间。
患者傅某是湖南省人大的一位老干部,几年前因中风导致右手偏瘫,经人介绍来杨迪和门诊进行治疗,前后扎了 18针次之后,傅某的右手竟然慢慢抬得起来了,在和杨迪和握手表示感谢时,傅某难得地伸出了右手。他说:“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用右手握手。”说话时,脸上充满了喜悦。
“我们一家老小都请杨医师看过病,平价又有效。”57岁的刘女士说,今年7月她得了肩周炎,右臂疼痛,不能向上抬举。杨迪和取肩痛穴施针,刘女士当时就觉得疼痛缓解了3成,加强针感之后,其右手疼痛感消失,能很好地向上抬举。随后坚持针刺1个疗程,完全治愈。
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中医疗效太慢,杨迪和认为中医疗效太慢这纯粹是对中医的误解,中医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这么长的过程足够让中医这门学科开发出针对各种疾病的不同治法,当然也包括急症和快速起效的方法,事实上,中医无论起效速度还是效果持久都远远优于西医,在临床中,杨迪和用针灸治疗疾病,简简单单取几个穴位扎针,效果却立竿见影。
2019年 6月23日,由北京开往长沙的G505高铁车厢内,有位乘客出现身体不适,车上没有常备药品后,患者表情痛苦,杨大夫在旁边看到情况后,向患者详细询问了病情,给患者进行中医切脉,查看了患者舌苔,经过四诊后,中医诊断为暑湿感冒,手持银针在患者头上和上肢针刺感冒穴、胃痛穴、胸痛穴、升提穴后,患者症状马上缓解,面带笑容说:“谢谢医生,我感觉舒服多了!头也不痛了,也不想吐了。
在采访中,杨迪和多次谈到医德和感恩。他经常告诫他的学生:“疗疾应从本入手,执医当以德为先。”“做医生的成功不是说一辈子赚了多少钱,而是一辈子治好了多少人的病,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使多少人赢得快乐和幸福。
杨迪和秉着“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的慈善理念。自开业起,每月开展行业义诊,为贫困家庭,环卫工人,党员、军人、教师、公安、消防员等人员每人送一疗程针灸。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带领下从迪和门诊到至寿堂中医馆10年来,已进行340次大型义诊,义诊10万余人足迹遍布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社区、敬老院、学校、企业、环卫、公安、国防科大等单位。
村子里的周某因中风右侧活动不便,经杨迪和治疗一年后基本康复,但欠费五千多元无法偿还,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一笔极大的数目。周某先天左侧上肢残疾,其妻子先天性聋哑,家中还有三个未成年女儿,家境非常贫穷。杨迪和说:我作为医生,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即便患者没钱治病,也不袖手旁观。”于是对其费用予以免收。从那时起到现在30年了,杨迪和每年年底都要为五保户、贫困户孤儿送一份爱心。
因为其突出实际,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岳麓区好人”“中国好中医”。这些荣誉可以说是他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写照,使他的职业闪耀出了无比圣洁的光辉。小小的真善美的涟漪,经过他的推波助澜,通过他的职业奉献精神,让社会道德、医患和谐得到了充分展示,让医生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得到了无形的提升,使患者安心,放心,舒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妙手神针,功于指上。三十余年风雨,三十余年坚守,杨迪和始终怀着对中医不懈的热诚,用一双妙手,一根银针,一颗仁心,书写着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