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乾才:快针渡人无数 传递爱与健康
“我远在广西的母亲李益莲今年64岁了,之前血脂一直高,让我很担心。前段时间在平南县大新医院体检,血脂四项中的TG(甘油三酯)为5.72。我抓紧买了几盒国药贯通给老人家服用,一个月后再去体检,甘油三酯居然从5.72下降到正常值的2.05……”
一直在外行医的“快针”陈乾才,以针灸治疗急救、中风和面瘫为主,但远在广西的父母的高血压,却一直让他很揪心。知道父母在服用国药贯通后,血压恢复到正常值,才放下心来。母亲打电话说:“现在,你父亲的血压也下降到正常值了,你在外面安心行医吧。”
漂泊异乡 做到当行出色
1980年,出生在“石硖龙眼之乡”的广西省贵港市平南县的陈乾才;人到中年,就经历了三个人生的转折点。
小时候,他和很多家乡的小伙伴一样,读书不好,就搭上外出打工的大潮。18岁时,就远去广东打工,开始涉足制衣业。
心中有梦想,人生有价值。
和其他小伙伴不同的是,别的小伙伴打工挣钱是为了养家;而陈乾才外出打工,还要家里拿钱养他。在听母亲责骂过后,他才解释:“广东的制衣业非常发达,但也很缺技术人才。所以,短期内我不想挣钱,要学技术……”
看似轻而易举的背后,都是竭尽全力地付出。
陈乾才虽然读书不好,但脑瓜灵活,想学的技术就一直用心琢磨。
人生苦旅,是时间赐予每个人的一场修行。
在以后的时间里,他在每个制衣厂只待两三个月,就跟着师傅学手艺,不要工钱。学完一项技术,就转到其他厂里,继续学其他环节的技术及制衣厂的管理。从1998年他18岁到广东,到2000年他20岁时,就已经出任一家制衣厂的主管、厂长。
他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华丽的转身”。
岁月是一场永不停止地行走,它会记下你途径的风景,也会铭记你所有用心的付出。
此后,他成为各大制衣厂争抢的“香饽饽”。
每月七八千元的底薪,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更多的收入,是大批订单带来的利润分成。每次接到订单,预算不管是按吨来进货或者按公斤来进货,他都计算得很精准。每次布料用完,正好订单要求的套数也做好了。
生活中,没有哪一种成功是毫不费力的。
没有日复一日的打磨,便不会有后来的得心应手。
从订单开始,到进主料和辅料,再到排版、剪裁、制衣、出库……陈乾才都做到了当行出色,他所在的企业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到后来,老板都是放心地将厂里的大小事务交给他,几个月甚至都不来厂里一次。
那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背后都曾经过千锤百炼。
多年下来,他在几百人的制衣厂做过,也带过上千人的制衣车间;由他带出的制衣厂的业务主管,都不下百人。打工生涯中,他也找到了来自家乡打工的伴侣——高莉。
人生的滋味,只有经历了冬的凛冽、春的烂漫、夏的狂热,才有秋的充实。
拜师访友 修成针灸绝技
尘梦间,一杯茶……
而从制衣到与银针的结缘,来自一个偶然的机会。
2016年,来自老家的一个兄弟跟他借钱,给媳妇看妇科病。在广东当地花了很多钱,效果不大,后来,这位兄弟携媳妇回老家了一段时间。回来后,高兴地说:“厂长,我要辞职了。”陈乾才很奇怪,问他原因,兄弟说:“在大医院花很多钱都看不好的病,在老家用针灸就治好了,所以我要辞职,专心学习针灸。”
人生的意义,在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陈乾才奇怪之余,也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仔细询问了那位兄弟。兄弟教了他一些简单的下针方法,给他留下了一套银针。
从此,工作之余,他就开始琢磨针灸的奥秘。
有次外出溜达,还从旧货市场上,淘到了一本罕见的《简易新针刺手册》。从此书不离手,随时都在琢磨。他媳妇高莉炒个菜的功夫,他就能熟记一条手臂的穴位和筋脉。
当才华撑不起想法时,就静下心来学习;当能力驾驭不了目标时,就沉下心来历练。
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当初,从连身上有穴位都不相信的陈乾才,愣是在针灸的世界里,琢磨出来了个一二三来。
“针”的出现,在中华文明历史中属于较早的。从远古时代的骨针,到后期的青铜针、金针、银针,再到近代的不锈钢针。
“针”的渊源和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和治病疗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起针灸历史文化渊源,不能不提到伟大的医学家——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代渤海鄚州人(今河北省任丘鄚州镇),他是中国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位医学家。
之后,在宁夏固原地区,也出了一名大针灸学家皇甫谧。皇甫谧的历史及他的成长,是和扁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皇甫谧和扁鹊一样,正是由于成就了一生伟大而辉煌的事业,奠定了中华针灸的圣祖地位,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之前,制衣厂里有个看门的大叔,脖子僵硬无法转动,上楼很困难。有次聊起来,就请陈乾才给他试试。几针下去后,老人的脖子不仅能转动,还能上楼了。这个消息迅速在厂里传开,一些身体有毛病的员工都来找他。
在不断地琢磨和领悟后,陈乾才逐渐对针灸痴迷起来。
等风来,乘风起,随风去……
后来,他谢绝了厂长的一再挽留,毅然辞职,携妻子一路往广东回来。通过寻师访友,针灸技艺也在不断提升。遇到名山古刹、寺庙庵堂,都要进去拜访一下;遇到民间针灸高手,便登门切磋针灸技艺。
毕竟,学历只是一时的知识,而学习才是永久的智慧。
回到他和妻子的老家,他们用针灸为身边的亲人解决了很多顽疾,并在当地开设了一家针灸馆,经常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期间,陈乾才先后取得了国研茗萃(北京)国际医药研究院颁发的中医针灸结业证书、中国国家培训网颁发的中医康复高级理疗师、国际卫生从业人员测评管理中心和国际卫生从业人员(中国)测评中心联合颁发的中医针灸师(高级)证书。
结缘国药 传递爱与健康
“气血通则无病,二便通则无毒,经络通则无痛”——这是陈乾才坚守的针灸原则。
去年,远在西双版纳的一个老人得了重病,医院告知治疗费用要70万以上。老人一怒之下,说“回家等死”吧。后来,他儿子知道了广西贵港市的陈乾才善于针灸治疗绝症的技艺,先尝试着找到他,给自己治好了病,敦请他去西双版纳给老人看病。
2019年10月份,陈乾才跟着老人的儿子到西双版纳后,短时间内让老人的病有了很大起色,一家人挽留他留下来。一方面继续给老人调理,一方面用自家的店面让他开针灸馆,造福西双版纳的百姓。
他明白,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相信,那些努力游向岸的日子,都有它的意义。
在西双版纳一年多的时间里,陈乾才走遍了那里的村村寨寨。用自己的“快针”技艺加辅助疗法,让无数的民族群众告别了病痛。每次他去村寨,大家都喊着:“陈医生来了,抓紧杀猪款待啊!”
民族群众的热情,也深深感染了陈乾才和高莉。
生活没有奇迹,只有努力的轨迹。
庚子年末,陈乾才应邀到昆明,教朋友针灸之术;邂逅了国药医养,从此和国药医养结缘。
在陈乾才的半生中,18年在广东制衣业打拼,做到了当行出色;后6年与针灸结缘,成为滇黔桂针灸高手,以针灸治疗急救、中风和面瘫闻名;辛丑年,结缘国药医养,传递爱与健康。
在老家行医时,针灸馆附近有个药店。有次,一位老奶奶进去买药,突然中风摔倒,可把店员吓坏了,呼喊着求救。当时,正在如厕的陈乾才,提着裤子就冲出去,将老人抱出药店后,药店的店员就抓紧拉下了卷帘门。
陈乾才叹口气,立即用“快针”将老人抢救过来,又抱她回到针灸馆,做了辅助治疗。等老人的家属赶来时,老人已经恢复了正常。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还有一次,一位在路边地摊下象棋的老者,被别人“将了一军”,立马血压升高,中风倒地。周围的人吓坏了,抓紧喊来陈乾才。他用“快针”急救办法,在120急救车来到前,已经让老人恢复了清醒……
“传递爱与健康,也是我多年的追求,这和国药医养的理念一致。所以,这次是国药医养吸引了我。”
陈乾才坦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先后出台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多项相关政策法规。未来15年是大健康时代。我要抓住时代的趋势,用针灸技术服务更多的慢性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