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文 / 工羿
2021-01-21 18:10

绘画:傅军

引言:方智敏

撰文:李志锋

引言:

针灸鼻祖皇甫谧的传奇人生,有四十多年在义马度过。在义马他浪子回头,脱胎换骨,开启了伟大学者和针灸鼻祖的人生。在这里他帯经而农,潜心学习,著述为业,著作等身;在这里他声名鹊起,多次以礼拒召,拒绝了朝廷征召其做官;在这里他因废寝忘食、嗜书如命,久坐成疾。风痹之痛,让他开启了以身试针,编著《针灸甲乙经》,济世利民的中医针灸的人生。今天,我们编发了由沈阳市著名残疾人画家傅军绘画、甘肃灵台皇甫谧针灸术非遗传承人李志锋配文的皇甫谧画传。十幅画,大致勾勒出了针灸鼻祖皇甫谧的传奇经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争战,民不聊生。公元215年,在华夏九州雍州西北黄土高原的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皇甫湾,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就是中医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出生时,皇甫氏家族已经开始了衰落。公元230年,曹魏大将曹真率兵与蜀汉在雍州安定郡展开了战斗,15岁的皇甫谧随叔父徙居到了中原弘农郡新安县(今河南省义马市新安故城)。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受书席坦下》(绘画:傅军 ,撰文:李志锋)

徙居新安的皇甫谧整日游手好闲,与表弟梁柳等人一起拿荆棘编成盾牌玩起刺杀的游戏,家人给皇甫谧起了一个小名叫皇甫静。皇甫谧整日玩耍,被乡人视为傻子。一日,皇甫谧摘得瓜果献给叔母任氏,叔母拒绝了皇甫谧的瓜果,哭着用《孝经》开导皇甫谧,皇甫谧听着叔母的教诲,终于浪子回头。皇甫谧在叔父的见证下,拜乡人席坦为师,从此走上了学习的道路。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新安初著述》(绘画:傅军 ,撰文:李志锋)

受到叔母教诲的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发奋学习,手不释卷,带经而农,时人称其为“书淫”。新安平稳的生活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让皇甫谧全身心的投入了学习与著述。年仅26岁(公元241年)的皇甫谧,首次在新安著述完成了《帝王世纪》、《年历》等作品。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误服寒食散》(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皇甫谧生活在新安故城外渑水与涧水交汇的台地上,此时地球正经历着一场寒冷纪,长期写作的皇甫谧因损耗精神太多,加上两条大河的湿气过盛,不幸身患风痹症。湿寒燥热的风痹症困扰着皇甫谧的生活,皇甫谧想前往气候干燥的故乡朝那生活。公元255年,40岁的皇甫谧丧所生后母,随前往西北黄土高原的故里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奔丧。回到朝那的皇甫谧不久便遇到了蜀汉姜维进击曹魏于陈仓(今陕西宝鸡)的战争。朝那与陈仓紧邻,皇甫谧随再次回到新安(今河南义马)。面对疼痛难忍的风痹症,皇甫谧服下了寒食散。然而,寒食散不仅没有解决皇甫谧的风痹症,反而更加加剧了皇甫谧的病情,皇甫谧在寒食散对身体的致命摧残下,几次意欲自杀,叔母任氏叱止皇甫谧的行为并悉心鼓励他。皇甫谧的哥哥皇甫士元在典籍中找到三黄汤,开始治疗皇甫谧的服散之苦。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试针著医典》(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深受寒食散危害的皇甫谧耳聋目眩,皇甫谧在服用哥哥皇甫士元熬制的三黄汤后,服散的痛苦有所减轻,然而疼痛难忍的风痹症始终困扰着皇甫谧。皇甫谧通过翻阅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发现《黄帝内经》中的针灸对治疗自身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公元256年,皇甫谧决定结合《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九卷》《明堂》三部著作,通过亲身试针,对它们进行编辑整理,删除浮夸的言辞和重复的内容,并对书中精粹的部分加以阐述说明,然后分门别类,重新排列,计划编定为十二卷,并命名此书为《针灸甲乙经》。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名噪动朝野》(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饱读诗书的皇甫谧名声鹊起,在魏晋时期的河洛地区,文人墨客直呼皇甫谧为洛阳名士,魏相司马昭、武帝司马炎先后派人前往皇甫谧生活的地方征召皇甫谧入仕,皇甫谧都一一拒绝,先后写下《释劝论》、《让征聘表》等来表明自己不做官的心志。新安邑人因皇甫谧以书文之礼拒召朝廷征召,从而将皇甫谧生活的地方称之为“礼召”。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自表借书卷》(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晋武帝看过皇甫谧的《让征聘表》后,遂让人送书一车给皇甫谧,皇甫谧带着书卷前往了宜阳女几山(今河南宜阳花果山)隐居授徒张轨、牛综、挚虞、席纯等人。公元276年正月,河洛地区爆发了瘟疫,洛阳死者过半,皇甫谧的表弟永安(今河南巩义市西部与偃师市山化镇)令繁琏四月在瘟疫中死去,皇甫谧将此事写进了著述的《玄晏春秋》。公元277年,晋武帝又诏封皇甫谧为太子中庶、议郎、著作郎等,皇甫谧皆而不应,并带着家人从新安(今河南义马)再次回到了故乡朝那(今甘肃灵台)。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问道灵台穴》(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回到故乡朝那(今甘肃灵台)的皇甫谧先后前往了龙门洞(今陕西陇县龙门洞)与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崆峒山)问道,在崆峒山上皇甫谧写下了《问青牛士说养生法》,并与陇上名医封君达交流决定在朝那张鳌坡生活。定居张鳌坡的皇甫谧将故乡周文王伐密祭天筑灵台的故事写进了完善中的《帝王世纪》,皇甫谧根据此故事,在人体的背部发现命名了灵台穴,并用灵台穴治疗了乡人久治不愈的咳喘病,乡人盛赞皇甫谧是“妙手神针”。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论及生死观》(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汉魏以来,人们不息重金厚葬死者,结果盗墓成风,成了社会弊俗。张鳌坡的不远处有一个山头,形似麦垛,皇甫谧在此山下种着庄稼,累了就在山头上读书,乡人逐渐称此山为皇甫谧读书台。皇甫谧在这里夜观星象,并与妻子论述生命的真谛,分析了厚葬死者的无益,随写下了简礼薄葬,惊世骇俗的《笃终论》,时人谓之“书台月朗”。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之《针经显尘世》(绘画:傅军,撰文:李志锋)

公元282年,贫病交加的皇甫谧在张鳌坡写完了《针灸甲乙经》,并向长子童灵、次子方回交代了后事而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八岁,皇甫谧的儿子谨遵皇甫谧《笃终论》之言,简葬皇甫谧于张鳌坡塬边,世人称为“皇甫冢子”(今甘肃灵台张鳌坡皇甫谧墓)。洛阳市集中,一卷卷《针灸甲乙经》被人们争相传阅,一个小男孩儿爬在凳子上一笔一划的认真眷写。与此同时,左思的《三都赋》也因皇甫谧作的序而引发了“洛阳纸贵”。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了世界非遗,皇甫谧被誉为与孔子齐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作者简介: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 绘画作者傅军

傅军,汉族,1958年生于沈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画专业。现为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沈阳市肢残人协会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连环画研究会理事,沈阳市自学成才研究会理事,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沈阳市政协委员。

未满周岁时因患小儿麻痹致双下肢残疾。自幼酷爱美术,儿童时创作的美术作品,曾参加沈阳市少年儿童画展、沈阳市中小学生画展。1978年后专攻连环画创作,出版的连环画作品有《两代秦皇》、《李自成》、《刘秀登基》、《神鞭》等。此外还创作了大量国画作品,其中《屈原》获沈阳市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同时获“沈阳市优秀青年作者”称号。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 引言作者方智敏

方智敏,男,汉族,1966年3月6日年出生于河南义马,中共党员,原义马市政协文史委主任、义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皇甫谧文化研究学者;有多篇皇甫谧文化研究作品刊行面世并发报。

画传《针灸鼻祖皇甫谧》 撰文作者李志锋

李志锋,男,汉族,1989年11月28日出生于甘肃灵台。国际针灸师、皇甫谧针灸术非遗传承人、皇甫谧文化研究学者,影视人、文艺创作者。为 “皇甫谧幼年迁居新安在今河南义马”的提出者。有多部《皇甫谧》系列及《针灸甲乙经》系列作品问世,在影视、歌曲、绘画、摄影等方面颇有造诣,部分作品在央视、院线、《国家人文历史》等报刊媒体上播出并在国际、国内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