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中国,赤脚医生上门看病,温暖中国农民几十年

文 / 扒拉文史
2021-01-15 00:18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还处在一种百废待兴的局面,以农村为主的大多数地方还没有现在的诊所,甚至连看病都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大多数农村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开始号召下乡为村民看病,于是在中国乡间出现了“赤脚医生”这一职业。

一些影视剧中曾有关于赤脚医生的描述,大多是半路出家,知道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但是没有过专业的学习深造。

不要小看这群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这群“赤脚医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那个农村还很贫困的时代,人们吃饭都很艰难,更没有钱去看病。

为此,国家倡导支援乡村的医疗建设,鼓励乡村有知识的青年自学医学常识,于是便有了“赤脚医生”这个职业。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一个半医半农的特殊职业

当时大多数医疗设施都设立在城镇,乡村和城镇的医疗诊所差距很大,在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较好的医疗条件被少数人占有。

为此国家领导人号召有医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去培养一批青年医生,去走街串巷为村民治病。在国家领导人的号召下,一大批年轻人开始去自学医学知识,为下乡做准备。

与此同时,乡村也开始建立相应的村卫生室。为了扩大医疗队伍,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本地青年积极投入到医学常识学习中,为本村的卫生所充实人才。除此之外,国家还出版了一批医学常识手册,供这些赤脚医生们当作教科书参考,在全国各地的家庭中也开始流行起来。

赤脚医生

当时,大家都对医学一无所知,只能从最基本的穴位开始学起。由于没有实践经验,那些年轻的赤脚医生就在自己身上试针,培训几个月,就开始进入卫生所正式工作。

“赤脚医生”这个称呼最早来自南方一些地区。赤脚医生不像一般的医生,以看病为生,他们还要兼顾自己家里的农活,所以经常是一人兼两职。

南方人大多种植水稻,经常需要赤脚劳作,所以就有了“赤脚医生”这个称呼。他们大多头戴斗笠,身背药箱,挽着裤腿,这是他们最典型的代表形象。

赤脚医生

土药配土方——赤脚医生的医疗设备

在当时的那种艰难环境下,医生都是现学现卖,更别说有什么医疗设备了。据史料记载,在当时最流行的就是针灸和草药,针灸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一度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必备技术之一。而草药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

像这些中医类的还好说,关键是涉及一些伤口处理,就比较麻烦。在当时,卫生条件不好,一旦伤口处理不好就容易感染,这对那些赤脚医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不仅是考验胆量,还要细致。

据说当时最年轻的一位赤脚医生才16岁,还是一个孩子,别说看病了,可能大家从心理上就不能接受。然而就是如此年轻的一个医生,亲自给一个病人缝合了伤口,血当时就止住了。从此以后,当地的人都对这位年轻医生信赖有加,也树立了威信。

赤脚医生

从这种年龄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多数赤脚医生都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全国大多数医疗条件的缺乏而不得不为之。这种赤脚医生的存在,既为村民看了病,又解决了药材等问题。当时的人看病几乎不花钱,赤脚医生开的药多为中药,自己去山上采一些回来,几乎没有太大的成本。

于是,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看病外,外出采药也成为赤脚医生的一项日常工作。采药看似简单,但是对那些新上任不久的医生来说,也蛮困难的,首先你要认识你要找的草药,其次就是要找对地方,因为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生长环境也不一样。所以采集起来也比较麻烦。

整体来说,赤脚医生的工作也不轻松,所有的医疗条件都需要自己去创造。但是这些年轻的医生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勇往直前,在当时可以说风靡一时。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而且在国外也广为流传

中国的赤脚医生威名远播,甚至传到了国外。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国际上对中国的现状一直关注。后来听说中国流行一种“赤脚医生”,大家都感到很好奇,有的国家甚至为此专门来中国采访。

现在还存有当时的纪录片,记录了当时的现状。中国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医疗水平,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医疗技术,针灸,甚至专门组织关于针灸的手术,供外国人参观。

那个关于赤脚医生的纪录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躺在手术台上,肚子上插满了银针,而孕妇正满面笑容地和周围的医生聊天,丝毫看不出生孩子的痛苦。

通过那部纪录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人们对针灸的追捧,起码在国内很受欢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赤脚医生格外关注,甚至还派赤脚医生代表去参加世界卫生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中国的赤脚医生很快在世界流传开来,在全球掀起了 一股中国传统医学热潮。

赤脚医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赤脚医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中国各项改革措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开始了新的发展面貌。为了适应农村人口众多,但是农作物收入低的问题,中国开始土地改革,分产到户,每家按照人口多少划分一定的土地。土地改革政策实施以后,人民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大家开始去田里劳动,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农村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这项改革的落实,赤脚医生也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开始加入农业劳动中。分产到户的措施使得医生的家里劳动需求提高,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所以很多人为了田里的收入大都开始离开卫生所。

此时,国家设立的医院也开始在各个乡镇建立起来。一批专业的医护人员和专业的医疗设备开始在各地的乡镇扎根,医院开始成为大家看病的些人主要场所。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消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政府对医生的任职要求有了提高,要达到一定的合格水平才可以开办卫生诊所,由于大部分人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最终都未能达到合格要求。

再一个原因就是,大批下乡人员返乡,导致留守在农村的知识分子开始返城,那些赤脚医生大多也回到了城里。由于赤脚医生的担任者都是识字的青年人,高考又开始举办,于是城里的所有识字的都开始往城市里跑,乡村里留下的都是些农民,这也加速了赤脚医生的减少。

从客观角度来说,赤脚医生的存在,对当时的情况来说,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但是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医生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责任重大,稍有差池就会误人性命,当时提倡赤脚医生也是无奈之举,特殊情况只能特殊对待,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如此大的医疗卫生问题。

赤脚医生

无论是以前的赤脚医生,还是现在的专业医生,他们都为中国的医疗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前有赤脚医生充满爱心、救死扶伤的英勇事迹,后有现代医生在疫情当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勇气,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同样的职业精神。

他们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承担的责任都同样重大,面临着艰巨的困难,他们依然勇往直前。

赤脚医生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们,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当时的赤脚医生,他们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面对那些流行性疾病,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竭尽所能去解决问题。

面对出现在面前的种种困境,他们想方设法地去应对。如果没有这群赤脚医生的大胆尝试,当时的人们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赤脚医生或许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但是他们有着一颗敬业的心,即使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他们依然勇往直前,这种勇气不是任何人都具有的。当他们面对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时,身上担负的责任可想而知,他们自身也要承受一定的压力,这种处境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医生走向了城镇,走向农村。

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从大学毕业。在曾经赤脚医生待过的农村,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那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只有拉近这种差距,村民才能更加信任那些医生,医生也才能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无论是以前的赤脚医生,还是现在的专业医生,他们都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他们的身上,到处都体现着身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但是即使外部环境再变,他们那颗无私奉献的心一直始终如一,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