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这种针法最有效
中国针灸学家们针刺神、机、经、筋,是中医临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是中医学五千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早在上古时代,针灸学家针刺“神、机”治病就有明确的标准。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句中的“往者”和“来者”,实指在针刺时出现“气至”的逆和顺。因在当时“气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只能用“往”和“来”形容。“明知逆顺,正行无问”即说知道逆、顺是指“气至”的逆、顺,就大胆去刺,不要再问了。
“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是说逆而夺使针后迎,还能不虚?追而济,将针往内推,还能不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是说将针迎和随,调整“气至”的程度。“针道毕矣”是说针道就是这些。
《针灸甲乙经·针道第四》曰:“形乎形,目瞑瞑。扪其所痛,索之于经,慧然在前……”
《素问·针解》曰:“经气已至,慎守无失者,勿变更也。”
后来,“气至”这个词被广泛使用,而且还出现了类同之词。如《灵枢·热病》中“气下乃止”及《灵枢·终始》中“气和乃止”“气调而止”即是部分佐证。针灸学家们对“气至”越用体会越深,越用感悟越多。
《灵枢·经筋》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笔者认真研究后发现,中国历代针灸学家们所描述“气至”的种种现象,皆是刺中躯体四肢的“周围神经”后出现的异常感觉和反应。
为什么将针刺在躯体四肢“周围神经”上会立刻出现明显异常感觉和运动反应呢?
这是因为位于躯体四肢的“周围神经”是感觉和运动的混合神经(除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外),其传入多种感觉信息和传出运动信息。针刺后,神经立刻将针刺的信息分别传递到脑和所支配的肌肉,即突然出现酸、麻、胀、痛、抽等异常感觉和相关肌肉收缩产生运动反应。肌肉收缩,持针的手才能感到沉、涩、紧等。
为什么将针刺在躯体四肢的“周围神经”后能获得快而好的疗效呢?这是一个奇妙而有趣的话题。《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其意是说针刺后可以调整疾病部位血流量和氧气含量,营养传递出入信息的“会”(神、机、经)等物质。
笔者下面用现代汉语和西医学知识试解这个问题。
人类的皮肤有复杂的感觉功能。皮肤触碰物体后,其上感受器探知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处理。将针直接刺在传导感觉信息的神经上,立刻产生巨大的反应,迅速出现明显的酸、麻、胀、痛、抽等异常感觉。人脑接收到巨大的、伤害性的刺激,立刻做出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白细胞增多等应急处理,使其恢复新的常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病理损害的角度容易说清。临床出现的体征和症状是由相关器官和(或)组织出现的病理改变决定的。疾病后,病变区的组织处于坏死和(或)因缺血、缺氧失去功能等特殊状态。将针刺在相关的“周围神经”上,产生强大的异常兴奋,将强烈异常的信息传递到脑的相关部位,打破了疾病区的信息布局和状态,迅速处理了新的乱象。在新的安排和布局的过程中,疾病区缺氧和缺血的组织出现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的现象,将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供给缺血的组织,激活缺血和(或)被抑制的组织,使其功能改变或恢复。这个复杂的过程在几秒、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调整后的新常态使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可能就是“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原因。
附病例一则:
某男,74岁。2008年12月就诊。
1996年夏天,因汽车事故,患者严重颅脑损伤,当即昏迷,急送医院抢救。7天后患者清醒,但对往事完全没有记忆,现在经历的事情也记不住。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开车找不到目的地、打电话不知道打给谁、记不住电话号码……患者苦苦煎熬了12年,一直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2008年12月初,患者在朋友帮助下找到笔者,此时的他仍不知道自己的住址、电话号码……就诊时东张西望,对自己的病情漠不关心。
检查后确诊是脑挫伤引起的记忆力丧失和情感障碍。西医学认为脑器质性损坏是不可逆的。头针问世后,对很多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脑挫伤后引起的失忆症,笔者也是首次遇到。
治疗时根据病情选择刺激区。患者情感障碍明显,选双侧精神情感区,再配合双侧足运感区。局部消毒后,采用快速镖刺法,连续扎了4根针。进针时患者仅有微痛感,针刺后患者当即感到“脑子豁然开窍,眼前一亮,就像刚打开的电脑,快速运转,思绪万千……”他感到不可思议,惊奇地描述着……
第2次来诊时,患者家属激动地说:“上次治疗后,我的先生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仅开始关心周围的事情,而且反应也灵活了。”第3次治疗后,患者能回忆起很多往事,不仅知道他哥哥、太太叫什么名字,而且还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第4次来诊时,患者病情继续好转。第5次治疗后,患者不仅记忆力明显恢复,能回忆起过去的很多事情,而且复杂的思维也恢复了。患者原来是牙科医生,在笔者诊室,他对一位女士说:“你头痛!”那位女士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头痛?我真的头痛,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一个人长期头痛,会引起面部和颈部的肌肉紧张。我从你面部肌肉的紧张程度,就能判断出你头痛。”
患者先后治疗11次,暂时停止治疗观察远期疗效。
2009年4月患者再次复查治疗,巩固疗效。他说:“现在我脑子好啦,还要干我的老本行……”他的太太也喜上眉梢,情不自禁地说:“焦教授,你使我先生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小编:这样的病案在焦老数十年职业生涯中已屡见不鲜,但小编每每看来还是不禁惊叹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