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学说对针灸作用机制及研究意义的阐释

文 / 百士康医疗设备
2020-03-12 16:05

此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年第 14 卷第 4 期王春雷 ,吴金鹏 ,王 军 ,原 林(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广州510515)

筋膜学说对针灸作用机制的阐释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理论认为, 针灸治病是通过包括针刺、灸、刮痧等各种疗法刺激经络腧穴 ,以疏通经气 ,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结合中医学经络系统与筋膜学中筋膜系统的对应 ,从筋膜学的观点看,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各种机体外部理化因素(针灸等)刺激筋膜上较强生物信息点 , 从而激活 、强化筋膜系统 ,促进其发挥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功能,期间可能有来自机体内部高级神经中枢的神经调控参与的成分(如气功 、导引等配合意念锻炼的疗法)。

具体来说 ,针刺等各种针灸疗法使受刺激穴区局部筋膜结构发生生物性态改变 ,产生生物信息(主要是神经电信息和化学信息, 包括机械牵拉引起筋膜内丰富的神经末梢和各种感受器发放神经电信号, 促进组织细胞释放化学信号),造成微循环、基膜通透性、受体构型、通道开闭、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激活并增强筋膜系统的自体监测与调控功能,调动筋膜中储备的干细胞向功能细胞分化发挥修复损伤作用 ,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 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生命活动(修复和再生)和机能活动(活性程度),这也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

筋膜学说对中医针灸经络研究的意义

筋膜学研究领域的提出为古代针灸疗法奠定了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物质基础和机能学基础, 为针灸研究摆脱传统经验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过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在中医针灸领域的相关研究前景广阔。例如 ,传统的针灸取穴定位为依据古医籍记载的表面解剖定位法(如骨度分寸取穴法 、指量法和简便取穴法等), 而依据筋膜学理论进行取穴, 为在生物学基础上根据筋膜结构特点 、神经分布和筋膜-神经对应关系确定针刺部位 、深度和进针路径,从而使穴位的选取更为科学, 亦为新穴位的筛选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筋膜学理论在针灸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延伸为传统针灸器具的革新提供了依据, 如原林等根据筋膜学研究成果申请的“ 筋膜得气针” ,已获得国家专利, 其要点是在针体上进行粗糙面处理,使针体在行针操作时能够更有利于牵动筋膜组织从而产生较大的刺激量。进一步还可根据解剖学部位 、进针路径和病变情况改进、改制出不同形态和功能的针灸器具。

一个新的学说的提出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筋膜学说尚处在萌芽期 ,其有关内容有待多方面、多角度论证 、检验和完善。其在中医经络研究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对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无疑是一种鼓舞和启示,国内已经有学者尝试结合中医针灸领域开展筋膜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工作。筋膜学作为基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提出的原创现代生物学学说 ,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能对针灸经络研究乃至中医的现代生物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版权声明】此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年第 14 卷第 4 期王春雷 ,吴金鹏 ,王 军 ,原 林(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广州 510515),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作分享,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