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也可采用针刺、艾灸治疗

文 / 壹医文
2020-03-10 08:08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限,并有累及各种腺体组织或脏器的倾向。属于中医学“痄腮”范畴。

本病因感染腮腺炎病毒而发病,其传染源主要是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及眼结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中繁殖后侵入血循环,播散到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病毒在这些器官中增殖后,再次侵入血循环,引起睾丸等其他器官的炎症。腮腺以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并发脑炎、脑膜炎者可出现昏迷、惊厥等症状。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呈流行或散发。主要侵犯儿童,90%的病例发生在5~15岁年龄组。潜伏期18天左右。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短暂的倦怠、低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结膜充血、咽部肿痛等前驱期表现。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大常先由一侧开始,也有两侧肿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有弹性感,表面灼热并有触痛,数日后对侧腮腺也可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严重者可累及颌下腺、舌下腺和颈淋巴结。腮腺肿大多在1~3日达到高峰,持续4~5日后渐退,全程4~10日。非典型病例腮腺始终不肿胀,而以睾丸炎、脑膜炎为主要表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治疗】

1.体针疗法

取穴:颊车、翳风、风池、外关、合谷。

辨证加减:风热郁遏者可配风池;邪毒亢盛者可配大椎、曲池、关冲,热郁肝经者可配大敦、曲泉、归来;邪毒内陷者可配人中、劳宫、阳陵泉;头痛者可配印堂、头维、阳白;颈项强直者可配大杼、天柱。

操作:每次选用3~5穴,针刺轻、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5次为1疗程。留针30分钟,高热病人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

2.艾灸疗法

取穴:角孙、大敦、大椎。

操作:角孙穴用灯心草灸,将患侧角孙穴处头发剪去,常规皮肤消毒,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对准角孙穴迅速点灸皮肤,一点即起,灸时听到“啪”的一响即可,反复操作数遍,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轻症儿童。大敦穴用小艾炷施无瘢痕灸,每次灸5~7壮,每日1次。大椎穴可用大艾炷施无瘢痕灸,每穴灸5~7壮,每日1次,高热患者每日2次。

3.刺络放血疗法

取穴:耳尖、委中、尺泽、十宣。

操作:每次选1~2穴,每穴可放血数滴。尺泽与委中可在刺络后加拔火罐。

4.耳针疗法

取穴:对屏尖、神门、面颊、皮质下。

操作:每次选2~3穴,毫针用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疗程同针刺法。

【按语】

流行性腮腺炎,针灸疗效较好,有局部消肿和整体调整的作用。针灸不但能减轻腮部、少腹部及睾丸疼痛,而且还有抗炎、消肿、退热等作用。在治疗中,应及时有效地将过高体温控制下来,可用较强刺激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大椎穴可加灸,必要时可在耳尖、委中、十宣等处适度放血。病情重者,每日治疗可达2~3次.有助于疗效的提高。轻症儿童患者还可用灯火灸治疗。但若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时,应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本病治疗急性期宜呼吸隔离、卧床休息至肿胀消退后为止。并注意口腔卫生,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供给足量水分。冷敷或热敷肿胀部,以减轻疼痛。用1%双氧水漱口,每日5~6次。一般病例,仅需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