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15金原则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19-12-23 16:08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经常艾灸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那么我们在艾灸时应注意哪些基本的原则?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很重要,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

4、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最好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选择灸量注意事项: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条细、壮数少;

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充进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条粗、壮数多;

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反复更换、不可燃近皮肤;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6、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艾灸一定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艾灸的体位除了要适合艾灸的需要,还应注意体位的舒适、自然。一定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7、如果你想怀孕,最好在灸后24-48小时候同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已经适合精子的着床和存活生存。

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8、大悲、大喜、大怒、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

9、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灸,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10、施灸的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

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11、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12、一般建议灸后2-4个小时才可以洗澡,即使热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为热水有湿气,容易进入穴道和经络。

13、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灸。

15、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同一种表现。

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