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针灸非遗传承人白金龙:创新针灸疗法 “开门”传承非遗

文 / 人民网
2019-12-19 00:07

37年前,年仅17岁的白金龙在一次家族议事会上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银针,从此走上了自己的针灸行医之路。如今,54岁的白金龙已成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氏针法”的省级传承人。在包头,提起针灸,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字。“非遗人要忠于传承二字,只有把祖辈留下的东西毫不保留地多传给后人,才能让中医针灸服务更多的人。”白金龙如是说。

白金龙接受人民网专访。齐浩男 摄

迈入医门 延承针法

白金龙出生在医学世家,小时候他就听了不少祖辈行医的故事。耳濡目染下,白金龙从小就对中医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人不传”是白氏家族传承医学的陈规,即一代人中只会选择最优秀的一个人将家族全部医术倾囊相授。

1984年,在白金龙接过父辈传承银针的第二年,他迈入了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校门。学校的基础中医理论也夯实了白金龙对“白氏针灸”疗法的研究和理解。“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药处方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谈及白氏针法的 核心理念,白金龙表示,通过针灸刺激经络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能指导临床实践、切实让患者恢复健康最是关键。

灸来有气,灸去无疾。从中医气的角度讲,针灸不仅可以镇痛,更主要的是将经络里的气血调理畅通。“白氏针灸”以同籍同族为纽带,薪火相传。它既重视针灸的临床效果,又辅以药物治疗。针法主张离穴不离经,通过望闻问切,找准症结。在多个穴位中,利用中医针灸刺激穴位,以达到提升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效果。

“在过去行医缺医少药是家常便饭,所以白氏针法讲究用最少的针数解决最大的问题。”白金龙说,针灸是中医的精华,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绿色疗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减少针灸的针数,不仅能让患者少跑路,也能让医生少跑腿。

白金龙为患者诊治。陈立庚 摄

行医惠民 守住初心

白金龙记忆中,父亲常教诲自己行医者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行动力。他说,白家老辈行医要时刻准备两样物件,一盏马灯、一把雨伞。但凡患者有所求,只需一盏马灯探路,一把雨伞挡风,凭借医者实实在在的脚程和实实在在的医术给病患诊脉开方。

30多年的从医经历让白金龙明白医德和医术一样重要。由于扎针灸治疗没有品类繁多的项目,单项成本收费低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就成了白金龙教诲学生时的高频词。“学医不是发财之路,耐得住寂寞才能潜心学习,学到真本事;守得住清贫才能坚持为老百姓服务,当个好大夫。”

针灸是中医的精华,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绿色疗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近年来,白金龙针灸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而他行医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包头本地,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海南的医疗机构也多次邀请他到当地出诊。

创新针法 “开门”传承

2017,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一尊针灸铜人雕塑。中医针灸成为一张“国家名片“走向世界。2018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白金龙中医诊所申报的传统医药类针灸(白氏传统针刺法)项目正式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金龙成为白氏传统针刺法省级非遗传承人。

时光荏苒,年过半百的白金龙在医学研究之余将传承和创新工作摆在案头。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针灸需要保护的不仅是“一招一式”或某种针具的样式,更重要的是创新针灸技法和传承人。

白金龙在原有传承的针法基础上,创新出“针、药、火”三者结合的靶向治疗方案。即用高度药酒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后,通过针刺将患者所需的药精准落在不同的穴位上。以此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缩短治疗周期。

白金龙在成为“白氏针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前,已有几位学生在学习针灸方法。“祖辈虽然规定传男不传女,只能传一人,但他打破了家族陈规。”白金祥是白金龙的二哥,擅长给颈椎病患者正骨按摩。他说,在白金龙的影响下,家族7个孩子均从事了医疗行业,其中一人已经是市级非遗传承人。

新时代的非遗传承要担起新使命,对慕名前来学习针灸的人,但凡经过考察,白金龙必会开门办学,亲传亲授。“中医针灸讲究师承的关系,”白金龙介绍到,只有亲授针灸手法才能把临床遇到的经验点对点的精准传授。

如今他的学生已经在包头、西安等地用“白氏针灸”帮更多患者诊治。“传承是要做一辈子的事,”白金龙说,无论是家族后辈,还是慕名求学的年轻人,传承针灸疗法的目的就是让这门医疗技术继承好、发展好。只有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才能让针灸成为“活着”的中华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