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文化】何为输刺?学会才能掌握针灸灵魂

文 / 辛杏林学院
2019-12-13 16:07

辛杏林学院之“我想学中医”

【针道文化】何为输刺?

刺法是中医针灸的灵魂,论述刺法最精妙者,当属《灵枢·官针》。张介宾云:“官,法也,公也。制有法而公于人,故曰官针。”《灵枢·官针》中的刺法对后世针刺方法及针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一直流传至今,极大的丰富了当今刺法的种类,对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学习掌握并且熟练运用这些刺法,对针灸医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灵枢·官针篇》云:“凡刺有五,以应五脏”,按照五脏合于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为五种刺法,即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及输刺法,总称为五刺法,又称五脏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指出其进针深度须深达至骨,常用于针刺长骨及大关节部位的腧穴。“输”即内外疏通之意,其特点即为直进针、直出针,针刺部位深至骨骼的刺法,因肾主骨,与肾相应,故常用来治疗骨痹。

《素问·长刺节论》曰:“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即骨与关节疾病,其病位深,故治疗时应选择与病位相对应较深的组织结构部位,需深刺至骨旁。正如《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灵枢·终始》所言“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均提示刺有深浅之分,总宜刺至病所,旨为获得良效。目前,多用于治疗骨痹(骨质增生或骨刺等),或肢体关节及筋骨肌肉的疼痛、重着、麻木、酸胀不适等,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伸不利或强直畸形,此类疾病多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五刺”中的输刺法治疗此类疾病颇有疗效。

“五刺”中输刺法的具体操作为:医者重用左手(押手)揣穴后,常规消毒毕,刺手随即将针刺入,直刺、深刺至骨,同时采用相应的手法催气,并得气后做小幅度的提插、捻转。每隔10min行针一次,留针30min后直出针,直出者是指直接将针由深出浅、引邪外出,最终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

同时《灵枢·官针篇》“九刺”、“十二刺”亦有对“输刺”的论述,其同名而不同法。“九刺”中提出“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输也”,是指针刺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的荥、输穴,同时配合背俞穴以治疗疾病,是一种配穴方法。“十二刺”中称“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此为一种深刺泻热法,将针垂直刺入较深处,得气后再缓慢将针退出,即从阴引阳的一种手法,从深引浅、输泻热邪,以治疗气盛而热的病证,类似于提插补泻法中的提插泻法。

输刺法作为传统针法的一种,至今仍是一种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针法。学习和掌握输刺的针刺方法,有利于临床正确使用输刺法治疗其相应的经脉病证。既然输刺法是对具体针刺方法的论述,那么就必须结合临床实践去感悟、去检验,方能理解和掌握经文的旨意。这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针灸治疗疾病取效的关键点就在于运用恰当的针刺手法,结合病人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气至病所,效如样鼓。当然输刺法只是诸多刺法的一种,临床治疗疾病时,应与其他刺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杂合而治,各得其所宜”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