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学与针灸经络
经络学说是整个中医理论的基础与核心,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揭示经络实质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其中寻找人体经络的解剖学依据则是50多年来科技界锲而不舍的基本目标。
我们在数字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经络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人体筋膜结构进行了分割、标记和三维重建。发现了与古代经络记载走行相似的串珠样立体结构,认为其中较粗的部位相当于经络上的“穴位”,较细的部位相当于经络的“经脉”。
通过对整个人体的筋膜进行重建,显示出筋膜在人体内部所形成的软支架,从浅入深有5种结构构成:1、真皮致密结缔组织;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3、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4、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5、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
通过研究国标人体14条经络361个穴位的进针部位和手法,发现人体穴位的针刺部位均位于筋膜的不同层次,其中位于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者最多,其次是真皮致密结缔组织层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少数位于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 和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
在现代医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研究,我们提出:人体筋膜支架是经络的解剖学基础,其中“穴位”是富含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而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结缔组织聚集处,“经脉”为“穴位”间具有解剖学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结构。由于筋膜遍布人体的各个部位,所以提出古代医书所记载的穴位与非穴位之间只有产生生物信息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
文中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从细胞学、组织学和功能系统的角度讨论了各种物理刺激疗法和中药治疗的基本作用理念,对中医常用的一些物理刺激疗法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内容整理来源《筋膜学原理》作者:原林;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