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疗法用上,就不信赶不走难缠的牛皮癣

文 / 悦读中医
2019-08-12 15:09
悦读中医推送最新鲜的
小 编 导 读

我们知道,皮肤病中有很多顽固难治、容易复发的病种,银屑病就是其中的一种。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为“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

关于银屑病,大家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想必是治疗吧。内外合治、针药并施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小编在此一并奉上。

01用药特点

陆小左教授治疗银屑病临床有良好的效果,其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治疗大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辨证用药。

常用中药有:

02分型论治【肝郁化火】

症状:皮损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g,栀子10g,黄芩20g,川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20g,甘草10g,柴胡10g,生地25g,当归15g,竹叶10g,白鲜皮25g,地肤子15g,蛇床子10g,苦参10g。

方义:方中龙胆草清泻肝木实火,利肝经湿热;黄芩、栀子、车前子以清利湿热;柴胡则舒畅肝胆,引药归经,此五味药针对肝胆通路系统不通之病机。生地、当归则养阴血,避免苦燥伤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针对阴血不容之病机。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则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意;配以竹叶清心利小便,与木通、生地合成导赤散之方,针对心通路系统不通。诸药相合,清热泻火,祛风胜湿止痒。若大便秘结,加大黄10g;皮肤有色素沉着者,加紫草10g。

【风湿蕴肤】

症状: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而缓。

治法:疏风利湿。

方药:抗过敏方加减。

生地25g,竹叶10g,甘草10g,荆芥穗15g,防风15g,桔梗10g,栀子10g,大黄10g,白鲜皮25g,地肤子15g,蛇床子10g,苦参10g,赤芍25g,丹皮15g,紫草10g,川木通10g。

方义:生地、竹叶、川木通、甘草为导赤散,此乃清心利小便之意,旨在针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针对心通路系统不通。荆芥穗、防风、苦参等药为消风之意,旨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则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意;大黄清热泻火,以泄代清;赤芍、丹皮、紫草则入血分,清热凉血消瘀。

【血虚风燥】

症状: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脉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抗过敏方合四物消风饮加减。

生地25g,当归15g,荆芥15g,防风15g,赤芍25g,川芎15g,白鲜皮25g,地肤子15g,蛇床子10g,苦参10g。

方义:方中生地、当归、川芎养血滋阴以润燥,针对不荣的病机。荆芥、防风以疏风祛湿而止痒;赤芍则清热凉血活血;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

陆小左教授认为,银屑病证型虽繁多,但掌握证的实质就可以从虚实入手,一方治多证而均获佳效。陆小左教授最善活用抗过敏方,随证加减,病证结合。

(二)针灸

1.体针扶正安神通任针法可以改善脏腑功能状态,增强患者体质,调整患者心态,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以达到扶正祛邪、通任安神之效。

基本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膻中、中脘、气海(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曲池、外关、合谷。

方法: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取穴,中脘、气海(或关元)、足三里行捻转补法;百会、四神聪、风池、三阴交、太冲、曲池、外关、合谷用平补平泻法;膻中用迎随补泻法。以虚为主者,针刺方向由下向上;虚中夹实、实证表现明显者,针刺方向由上向下。略行手法后,留针1小时左右。每周针治2~3次,10次为1疗程。

加减:风湿蕴热,加大椎、阴陵泉、阿是穴,大椎、曲池、阴陵泉均用毫针泻法;血虚风燥,加血海、阿是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奇痒者,加风市。

2.耳针 耳针调平加心、风溪、胃、肺、耳尖。

3.梅花针 叩刺部位:银屑病除去皮损的其他患处,叩刺8~10分钟,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15次为1个疗程。注意:叩刺用力宜轻,皮肤不要出血。

(三)刮痧、刺络、拔罐

1.刮痧 主要刮拭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及银屑病皮肤受损部位沿线经络,以出痧为度,一般每周1次。

2.火针 银屑病小面积皮肤受损或是大面积皮损治疗后期剩余小面积顽固不愈部位,火针烧红后在其周围快速点刺,力度以不刺破皮肤浅Ⅱ°烫伤为宜。每次点刺3~5针。

3.走罐 在背部膀胱经、督脉走罐,一般与刮痧联合应用交替进行。另在皮肤受损周边选3~5穴分别留罐1分钟后,轻提拔罐以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若与刮痧联合应用一般是每2周1次(即第一周刮痧,则第二周走罐),直至痊愈后3个月。

4.割治 在耳穴肺部割治放血,对部分患者疗效较好。

典型验案举例

1

病案1:金某,男,23岁,韩国人。2007年5月9日初诊。

主诉:全身起扁平丘疹2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两年前因高烧在韩国就医时使用激素退烧后四肢出现扁平丘疹,当地医院诊断为“牛皮癣”,继发为全身皮疹,故来诊。现在患处皮肤瘙痒,脱皮,皮质变硬,易怒,食欲可,纳可,大便秘结,小便黄,睡眠时多梦。

查体:脉弦数;舌红暗,苔薄黄。

诊断:银屑病。

辨证:肝郁化火。

处方:

(1)中药内服以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栀子10g,黄芩20g,川木通10g,泽泻10g,车前草20g,甘草10g,红花12g,桃仁15g,丹皮15g,紫草10g,大黄10g,生地25g,当归15g,竹叶10g,白鲜皮25g,地肤子15g,蛇床子10g,苦参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

(2)针灸1疗程。

(3)刮痧、刺络、拔罐。

嘱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助湿生热。

二诊(2007年5月16日):患者自述瘙痒减轻,皮质较以前稍软,大便可,纳可。舌暗,苔薄黄,脉弦。处方:效不更方,维持原治疗方案。

患者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用药以及针灸、刮痧、刺络、拔罐治疗3个月,皮损消失。由于患者需回国,于是将此中药方带回韩国,以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全身皮癣瘙痒,脱皮,皮质变硬,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睡眠时多梦,此为肝郁化火之证,以龙胆泻肝汤合抗过敏方主之。陆小左教授在前人临证基础上组建抗过敏方,此方从心肺论治此类皮肤病,可一方加减适应多证,取得显著疗效。同时加以扶正安神通任的针灸疗法,使正气得复,有助于祛除邪气。将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作用的刮痧、刺络、拔罐疗法运用于此,使治疗立体化、综合化,加强治疗效果。

2

病案2:李某,女,43岁,天津北辰人。2010年10月23日初诊。

主诉:扁平丘疹泛发于全身20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全身起扁平丘疹,患处瘙痒,夜间加重,涂药后皮肤脱皮发红,气短乏力,精神疲乏,健忘,胸闷憋气,烦躁,头晕,四肢冷,汗可,二便可,纳可,无口渴,睡眠尚可。

查体:脉右细数,左沉细弱;舌淡中有裂纹,边有齿痕,苔薄白。

诊断:银屑病。

辨证:血虚风燥。

处方:

(1)治以养血祛风,益气润燥。生地25g,竹叶10g,甘草10g,芥穗15g,防风15g,桔梗10g,栀子10g,大黄10g,白鲜皮25g,地肤子15g,蛇床子10g,苦参10g,赤芍25g,丹皮15g,紫草10g,木通10g,黄芪30g,当归15g,瓜蒌皮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

(2)针灸1疗程。

(3)刮痧、刺络、拔罐。

二诊(2010年10月30日):患者述便溏,大便每日3次,但瘙痒好转,精神好转,饮食较服药前好,其他诸症状均见好转,小便可。脉细弱,舌淡中有裂纹,边有齿痕,苔薄白。处方:初诊方减大黄至6g,加白术15g,山药20g,去栀子、木通。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其余维持原治疗方案。

三诊(2010年11月6日):患者自述瘙痒好转,脱皮和乏力明显好转,精神佳,睡眠可,饮食可,但偶尔见胃胀,其他诸症好转,二便较以前好,便溏减轻。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脉缓。处方:二诊方加木香15g,砂仁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其余维持原治疗方案。

四诊(2010年11月13日):患者自述瘙痒好转,脱皮减轻且皮肤不干燥,便溏止,腹胀减轻,其余诸症好转,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脉缓。处方:继续服第三诊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其余维持原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家离本医院远,患者来回不方便,便再用此方做成丸药治疗,治疗4个月。随访得知由于患者服此方病情明显好转,于是自己于附近药房以此方做丸药服用至今。

按:本例患者全身皮癣瘙痒,夜间加重,气短乏力,精神疲乏,健忘,胸闷憋气,烦躁,头晕,四肢冷,辨证为血虚风燥。处以抗过敏方合当归补血汤主之。陆小左教授在治疗此人时,考虑到牛皮癣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搏结,玄府、经络不通而致,同时患者兼有气血虚不能荣养肌肤。在“血虚生风”的理论指导下,处方时不仅疏散外风,同时兼顾补气养血以息内风,表里同治,使患者正气得复,邪气得出。配合扶正安神通任的针灸疗法,使人体正气得复,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并将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作用的刮痧、刺络、拔罐疗法运用于此,从患者基本病机出发,取得满意疗效。

看完了这些,是不是觉得内外合治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想了解更多吗?形神兼治,针药并施,陆小左教授的临床经验集萃尽在这本书——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好书)

陆小左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治病疗疴,教书育人,勤耕不辍,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熟练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走罐、割治等多种中医药传统技能,坚持“形神兼治,针药并施”的治疗原则。他倡导的“辨病辨证中医药多维立体疗法”在心脑血管病、失眠、颈肩腰腿病、月经病以及牛皮癣等皮肤病方面疗效显著。为繁荣中医药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的发展,现将陆小左教授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望对同行、后学者有所裨益和启迪。

往期精彩回顾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