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家王居易的常用26组对穴,实用又有效

文 / 悦读中医
2019-07-12 16:47
悦读中医 推送最新鲜的
小 编 导 读

对药常听说,对穴你知道吗?对穴的含义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将临床上确有效验的针对某一疾病的病机有较好的调整、治疗作用的穴组称为“对穴”,通常两个穴位为一组。你可以随意说出好几组对药,那你又知道多少对穴?想不出来吗?别急,这里有一份整理好的对穴清单,都是名家王居易教授常用的。

(一)调整脏腑气血

1.大陵、尺泽

功效:清泻心包、肺、胃郁热。

主治:咽干、口鼻干燥、音哑、胸痛、口苦,甚则鼻舌生疮、便秘、溲赤、咳吐浓痰等症。

2.太渊、太白

功效:健脾补肺。

主治:由于肺脾两虚、肺气不降、肺气不运而出现的气短、喘息、面肿、胀满、乏力纳少、二便不利(或遗溺不控)等症状。

3.通里、照海

功效:交通心肾。

主治:由于肾水不足、心火不降而出现的失眠、舌强语涩,甚至心神浮越、呆痴、烦躁不宁等症。

4.太溪、太冲

功效:固元、平肝息风。

主治:上实下虚证,肾虚、肝阳上扰出现的眩晕、失眠、耳鸣、遗精、上逆呕吐等。

5.神门、三阴交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主治:由于心脾不足、血不养心而出现的心悸、怔忡,神不守舍而出现的失眠、多梦等症。

6.内关、蠡沟

功效:疏散厥阴郁热。

主治:月经不调、精神疲劳,缺乏运动引起的疾病(热象少)。

7.大陵、行间

功效:清化厥阴之热。

主治:月经不调、经前综合征等伴有烦躁和热象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血管紧张性头痛、小儿多动症、焦虑烦躁等疾患。

8.血海、曲池

功效:养血化瘀、行血活血、调和营血。

主治:营血不和所致的皮肤疾患。

9.阴郄、复溜

功效:交通心肾、益气敛汗。

主治:常用于小儿脏腑失调而致心肾阴虚的多汗、多动。

10.尺泽、复溜

功效:滋补肺肾之阴,金水相生。

主治:慢性过敏性哮喘。

11.足三里、曲池

功效:行气养血,促进营卫的化生。

主治:全身营养吸收功能低下所导致的病症。

12.复溜、行间

功效:滋阴潜阳、养肝柔肝。

主治:肾阴虚兼有肝阳上亢的虚性高血压、糖尿病。

(二)疏通经络结滞

1.支沟、阳陵泉

功效:疏泄少阳郁结。

主治:由于少阳失其转输功能引起的气滞胁痛、便秘、腹胀,妇人经前乳胀胸闷、经行不畅等症。

2.中脘、丰隆

功效:除湿化痰。

主治:湿痰阻遏中焦而致胸闷腹满、呕逆、便溏等症,喘咳、倦怠不食等症。

3.建里、足三里

功效:温健脾胃。

主治:由于脾胃虚弱出现的腹痛、便溏、不嗜食、自汗、倦怠等症。

4.人中、委中

功效:疏通太阳经气、理气止痛。

主治:由于闪挫、风寒伤络、太阳经脉郁滞引起的腰背拘急疼痛、不可转侧。

5.腕骨、京骨

功效:温阳行气、濡养筋骨。

主治:慢性颈椎病。

6.后顶、后溪

功效:宣通督脉、行气通阳、濡筋通络。

主治:颈椎病筋脉失调。

(三)调和气机

1.璇玑、巨阙

功效:宣导宗气。

主治:由于宗气不宣引起的痰饮咳喘、胸背满闷、吐逆、癫痫。

2.气海、然谷

功效:益气助阳。

主治:由于下元不足引起的小腹寒痛、遗尿、阳痿、白带等症。

3.内关、内庭

功效:调气和中、疏通郁滞。

主治:由于胃受暑邪而出现的吐、泻交作,饮食不能入口,入口即吐,甚则四肢逆冷等症。

4.合谷、太冲

功效:宣散瘀滞、宣发卫阳。

主治:由于气虚或寒邪阻滞,卫阳不能宣通而出现的四肢寒痹,甚则气闭厥逆不识人。开“四关”可通阳行气、散寒止痛、回厥救逆。

5.商阳、厉兑

功效:清泄阳明、燥湿止痒。

主治:因阳明经湿蕴热毒而出现牙龈脓肿作痛,湿疹痒痛,夜眠不宁等症。

6.长强、鸠尾

功效:调任督、和阴阳。

主治: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夜不能寐、昼嗜卧、重阴发癫、重阳发狂等病症。

7.至阳、内关

功效:宣通胸阳、通利胸膈。

主治:胸阳不足之胃痛、胸痛、胸闷。

8.大椎、后溪

功效:调理营卫、温阳解表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周身疼痛、汗腺功能异常。

学习针灸,经络医学不可不知。

一本书带你领略经络医学的魅力,帮你厘清针灸临证的思路。这本书就是——

《 经络医学概论 》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好书)

王居易教授在海外广负盛名,《王居易经络医学讲演录》,由学生Jason根据其讲稿用英文出版,现已被翻译成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本书为王居易教授第一次完整、系统整理的学术专著,出版的第一部中文“经络医学”专著,是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开创性著作。

本书共分9章,系统阐述了经络医学理论。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经络理论的历史沿革、经络医学概念的提出及研究方法、经络医学理论的价值和名词界定。第二章经络本意及经络系统的构成、第三章经络气化,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经络及经络功能的认识。第四章腧穴,介绍了作者常用的100多个腧穴的定位和循摸方法。第五章症候结构,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症候的认识。第六章经络诊察,详细介绍了在临床中经络诊察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七章辨经,详细介绍了以经络诊察为基础如何判断病变经脉;第八章选经,承接上一章介绍在临床上如何选择治疗经脉;第九章选穴配穴,重点介绍了在临床选择治疗腧穴的原则,及作者有心得的对穴。

扫描二维码

免费试读电子好书

往期精彩回顾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