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度空前高涨,我们要让中医的灵魂高尚起来

文 / 医馆视界
2019-03-24 13:23
感谢您关注“医馆视界”

01

两会虽然结束了,但中医的热度却不会随之结束。

据中国中医药网报道,两会期间,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监测到两会中医药相关信息近4万条,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总量创新高。期间,中医药热度维持在较高维度,全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两会期间中医药话题出现多个热点,排名前三的有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于文明委员呼吁:在健康中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价值作用》一文,委员提案《西医开中药必须经过培训、考核》。

我们知道,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中医被世卫组织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曾说,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海外针灸从业人员约有38万,中医针灸诊所已达10万多家。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全球每年有约1.3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

而在国内,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健康资讯阅读量高达33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100亿,增长率为38.8%。而与2015年的47亿相比,则增长了6倍。中医养生内容关注趋势增长最为明显。

在中医热的背景下,国医时代创始人郭海英曾表示,这几年,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炙手可热,是巧合?天意?还是中国人那原本压抑在心内深处的躁动突然释放出了需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内在的需求型比外在的拉动型要更加现实和持久一些,加之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中医圈子里的人都应该欢欣鼓舞才是!

相关人士也说,当今中国,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同时西医输液等治疗弊端越来越被公众所认识到。源远流长、绿色安全的中医中药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推崇。加之政策的推动,看中医、吃中药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中医人应该鼓足干劲。

只是,“中医热”越是高涨,繁华下的隐忧就越是凸显。

02

中医热,中医诊所也随之遍地开花,本就匮乏的中医资源愈加供不应求,于是很多临床经验不足的学艺不精者,或是直接假冒伪劣者便被推上了战场。

各种冠以“中医”名义下的按摩、推拿、针灸、减肥、洗浴、足疗、美容等保健服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是随处可见,甚或“什么人都可以干。”养生乱象随之而出。

深究这背后的原因,最主要是供给错配。巨大的养生需求已然释放,但却没有相对应的符合标准资质的养生市场蓬勃发展,相应的监管也存在滞后,商家趋利,市场鱼龙混杂,自然滋生了养生乱象。

老百姓对中医的误解,也日渐加深,再加上各种信息不对称,传统中医的清誉,在其日渐崛起的表象下,愈加伤痕累累。

当务之急,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外,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否则本就不是专业出身的他们,只会被各种假中医信息所掩埋,而离真中医越来越远。

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我们被信息所淹没,却渴求知识。”他所指的知识,是经过筛选的有用知识,而不是垃圾信息。而我们现代中国人,所接收的信息95%以上,大都是垃圾信息。

某位市民就诉苦:他每天收到大量信息,大都是宣传“养生”的,例如太极、瑜伽、气功、保健、辟谷、修道、坐禅、武术、中医、中药、食疗、美容、营养、排毒、酵素,按摩、艾灸、沐浴、足疗,体检、健康管理、医疗,甚至保险和房地产,如此等等,花样百出,令人目不暇接,以至于他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该如何养生了?

而对于中医人来说,郭海英表示,“雪漫孤山,独哮山岗;冷镜轩窗,入眼迷茫。”我们不要低俗的中医,要有文化的中医;我们不要华而不实的中医,需要实实在在的中医。一句话,我们要让中医的灵魂高尚起来!

济南历下梧桐树中医诊所的中医专家李平玉也表示,国家越是重视中医,我们中医人肩上的担子就越重,不要觉得病号崇拜中医,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必须不断研习,努力提高医术,担得起病号对我们的信任。医圣张仲景有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中医人,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