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中国传统医学代表之一,近代遭打压限制,而今远播各国

文 / 知艾善灸小能手
2019-03-20 16:31

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对艾这种植物的认知大部分还停留在端午悬于门旁驱秽辟邪这个概念,却不知其传承千年的防病治病之奇效。

艾灸也叫灸法,灸,《说文解字》解释为“灼也”,是用火烧灼的意思。灸法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外治方法之一,是以艾叶为原料加工制作成艾绒,在一定穴位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灸疗历史悠久,堪称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艾灸,作为中医学中的排头兵,早在公元550年就经朝鲜传入日本,传入日本至今,没断代,有良好的发扬和民间基础。在日本许多医学著作中已经将部分答案展示与世人:注重艾灸养生,防范于未然。从灸法扩展到预防、保健,在古代日本,应用灸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养生灸,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

刚入日本国,艾灸是在宫廷中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灸疗从宫廷走入了民间,并被广为使用,并且在承袭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古代的日本,应用灸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普遍施行养生灸。

约1100年前,日本天庆2年(939年),日本天皇发表全日本国民艾灸布告,主要内容就是“春秋施灸,以防疾患,人因应勤于所业,然有所患则业废身蔽,不可不知,妇孺产然”。

1912-1932年间,日本最长寿家族,万平家族三代之中有6人达100岁以上,其长寿秘诀是:每日实践足三里等穴位的艾灸,维持下体的气力旺盛健康。

1937年,日本政府当时在著名的医师代田文志博士倡导下,展开全日本国民健康艾灸法运动“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等。

为促进成长发育和预防各种疾患,对幼儿身柱穴进行保健艾灸;

为预防感冒等呼吸器疾患,17岁前后对青少年风门穴进行艾灸;

为预防男女生殖器疾患,对24岁前后青年三阴交穴进行艾灸;

为预防脾胃和消化器官等一切内脏疾患,对30岁前后壮年足三里穴进行艾灸;

为预防中风、高血压和各种老人疾患,对45岁以后的老人足三里穴和曲池穴进行艾灸。

此外又依据他著写的《简易灸法》里实践方法,全日本国民集体实施艾灸运动。

在韩国,每个家庭成员都常做艾灸保健,在多数洗浴和养生场所,艾灸都是必设项目。日本、韩国和中国同属东方文化,传承了许多中华文明,中华精华的传承让世人受益终身。

西方的灸法,是由中国传入的。灸法,在西方称Moxa。据文献记载,该此时荷兰人旁特及赖尼等人创造,并由他们将灸疗于17世纪中叶经有日本介绍至欧洲的。德国人甘弗在灸法特别是艾灸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曾任荷兰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并在日本工作过,对灸法有过灸处,他在《海外珍闻录》中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因为“在中国和日本常用作施灸的材料是艾绒”,在书中他画了一幅图,表明了施灸的穴位和灸法的适应证。

灸法传至西方以后,开始并未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施灸者多位从亚洲返回欧洲的医师。在灸法的推广应用中,较为出色的是法国医师拉兰,拉兰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在行军作战过程中,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灸法。他用艾灸治疗麻痹、破伤风、眼疾、关节病、脊椎损伤等。特别是骨科疾病,他认为“根据我们所进行大量观察,治疗这种凶恶疾病的一般方法就是重复实行灸疗。”由于它的出色工作,使灸法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NBA金州勇士队的前锋:德雷蒙德·格林,在比赛间隙,采用的纯中医外治疗法:针、灸、拔罐、按摩。

艾灸历史悠久。如今,艾灸的效用被人们广泛所接受。人们艾灸的同时,也喜欢追根溯源,艾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等待考证。

数千年来,历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利用艾灸调理疾病的临床经验,使艾灸逐步形成了系统理论。由于艾灸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其适应症又很广,效用显著,既可艾灸病症,又能强身健体,所以艾灸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远古时期

华夏大地的先人们在狩猎、烧烤动物,以及用火取暖的过程中,可能因偶尔不慎被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其它部位的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人们逐渐意识到灼烧的功效,进而主动地以烧、灼、熏、烤之法来医治一些病痛,这恐怕就是最原始的灸疗了。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有文献记载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能检索到的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其所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及心痛、癫狂、咳血、耳聋、瘰疬、癃、噎等急难病证,均可采用灸疗之法。

先秦两汉 重要形成时期

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详尽的介绍。《灵枢·官能》篇中特别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灸法在当时治病疗伤中的地位已超过针刺之法。

两晋至唐宋 针灸史上重要阶段

一方面,灸疗专著大量出现,许多灸法典籍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医籍中灸法占据的分量不断加大。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大量收集了当时及前人治之有且又简便易行的灸方,全书共109条针灸医方,其灸方就占了94 条之多,可见灸疗在当时临床应用是非常突出的。

明清时期 从成熟走向衰败

但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针灸史上重要的文献总结时期。如清人廖鸿润的《针灸集成》,收载了大量灸疗的历代史料,予以分类编排。如制灸法一节,就选录了《医学入门》、《医方类聚》、《局方》等多种前人的著述。在继承前朝灸法的基础上,明清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涌现出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桃枝灸、桑枝灸、药锭灸等新的灸疗方法。

清中后期 限制和打压

由于统治者的偏见,清代后期的君王们认为,“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清政府在太医院等官方医疗机构中废止了针灸,导致整个针灸学的衰落。但由于灸法本身具有的“简、便、验、廉”等多种优势,在民间仍广泛流行,并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故使得灸法的“火种”得以保存下来。

建国以后 春风吹又生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使得古老神奇的灸法“春风吹又生”。特别是近20年来,灸法防治疾病范畴进一步扩大,防治病种迅速增多,用灸法防治各类病证已超过300余个,遍布于人体各个系统。当下,灸法防治的病种已不仅局限于一般常见病,还被尝试于抗肿瘤及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解决了多种现代医学为之束手的疑难问题。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我国的艾灸作为解除患者病痛的调理方法之一。作为我国的医学瑰宝,艾灸也应走入寻常百姓家,为解除人们的病痛,造福于民创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