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 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处方”

文 / 厚和中医
2019-03-05 17:24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1

治全头痛头顶痛方

【症状】

整个头部均痛或头顶痛

【处方1】

百会、合谷、上星

【处方2】

神庭、太阳

【针法】

先补后泻,宜补多泻少,其病再发,愈重如前,法宜泻之,无不效也,复针后穴。

【按语】

手足三阳经均会于头,头为诸阳之会,故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头痛的原因很多,但不外虚实二候,杨氏主张用先补后泻法,应补多泻少,以补气血,祛邪气,若不效,应改用泻法,并复刺2方,每多获效。

2

治头风痛方

【症状】

感受风邪引起头顶痛

【处方1】

百会、后顶、合谷

【处方2】

中脘、足三里、风池、合谷

【按语】

感受风邪引起头顶痛,取百会、后顶、合谷。

针刺当用泻法,以祛风止痛。若针后不见效果,应考虑先以治痰,后以祛风,往往可见奇效,用中脘、足三里化痰通络,风池、合谷祛风止痛。

杨氏未出针法,余以为当以泻法治之。

3

治内障方

【症状】

白内障,视物不清

【处方1】

瞳子髎、合谷、临泣、睛明

【处方2】

光明、天府、风池

【按语】

白内障多因年高肾阴亏损,或由房室不节,思虑过度,肾阴虚而水不涵木,肝阴亦虚,目为肝窍,目失肝肾之阴的濡养而生内障。

瞳子髎、睛明、头临泣为局部取穴,合谷善治头面部疾病,风池是治眼病的要穴,光明有明目之效,天府为肺经穴。

临床验证,确有明目之效。

4

治目赤暴痛方

【症状】

目红赤,疼痛

【处方1】

合谷、足三里、太阳、睛明

【处方2】

太阳、攒竹、丝竹空

【按语】

杨氏认为本病病因是“时气所作,血气壅滞,当风睡卧,饥饱劳役”。所谓“时气”是指时行戾气,具有很大的传染性,或由感受风邪、饥饱劳累引起,使眼部气血壅滞而成。

本症相当现代急性结膜炎等眼科疾病,当属实证,故应以泻法治之。


5

治胬肉侵睛方

【症状】

白眼处有翼状胬肉向黑眼处攀缘

【处方1】

风池、睛明、合谷、太阳

【处方2】

风池、期门、行间、太阳

【按语】

杨氏认为,本病系“伤寒来解,却有房室之事,上盛下虚,气血上壅;或头风不早治,血贯瞳人;或暴下赤痛,或因气伤肝,心火炎上,故不散也。及妇人产后,怒气所伤,产后未满,房事触动心肝二经,饮食不节,饥饱醉劳,皆有此症。”

并指出本病是慢性病,非一时可取效,故疗程须长。即“非一时便可治疗,渐而为之,无不效也。”

在治疗中,1方与2方可交替使用。本病病机在于上盛下虚,气血壅滞,故可考虑用泻法治疗。


6

治怕日羞明方

【症状】

怕见日光,睹灯光冷泪自出,见日光则感眼部干涩疼痛

【处方1】

小骨空、合谷、攒竹、二间

【处方2】

睛明、行间、光明

【按语】

眼睛畏光,酸涩流泪是虹膜睫状体炎的主要症状。

杨氏认为本病病因是“在路迎风,串入眼中,血不就舍,肝不藏血,风毒贯入”而引起。本病外因主要是感受风毒病邪;内因是由于肝不藏血,肝主目,目失肝血之养,故易感受外邪。

处方1中小骨空是经外奇穴,在手小指背侧指骨关节中,可治疗各种眼疾。攒竹为局部取穴,合谷可通头面之经气,二穴可治目昏。

处方2睛明为局部取穴,行间可泻肝火祛除风毒,光明有明目之效。

本病以邪气盛为主,故针法应先泻后补。


7

治嗅觉失灵方

【症状】

鼻窒不闻香臭

【处方1】

迎香、上星、五处、禾髎

【处方2】

水沟、风府、百劳、太渊

【按语】

杨氏认为本病系“伤寒不解,毒气冲脑,或生鼻痔,脑中大热”引起。临床中,嗅觉失灵多见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萎缩性鼻炎等症,多由感受风寒化热,蕴于鼻窍而成。

迎香、禾髎是局部取穴,五处是膀胱经穴为临近取穴,上星是治疗鼻病的要穴。

处方2的风府、水沟用来开窍醒脑,肺开窍于鼻,故取肺经原穴太渊以宣通肺气。百劳是经外奇穴,在大椎上二寸,旁开一寸,可通调肺气。

本证多属实证,故针刺当用泻法。


8

治鼻衄不止方

【症状】

鼻出血不止

【处方1】

合谷、上星、百劳、风府

【处方2】

边香、人中、印堂、京骨

【按语】

鼻衄是由于“血气上壅,阴阳不能升降,血不宿肝,肝主藏血,血热妄行”而引起。本病病机是血气上壅、血热妄行,故应以凉泻法治之。

督脉通于鼻,泻上星、风府可清上冲之热,合谷可清气分热,鼻为肺窍,百劳可清肺热而止鼻血。

处方2迎香为局部取穴,人中、印堂可清上冲之热,京骨是膀胱经原穴,可泻膀胱经之热,以缓解气血上壅之势。


9

治牙齿肿痛方

【处方1】

吕细、颊车、龙玄

【处方2】

肾俞、三间、二间

【加减】

①上牙疼:吕细、太渊、人中

②下牙疼:合谷、龙玄、承浆、颊车。

【按语】

杨氏认为牙痛是由于“肾经虚败,上盛下虚,阴阳不升降”而得。

笔者认为肾阴虚是本,阳明经火热是标,故当标本同治。

吕细即太溪,可补肾阴而降火,肾俞亦可补肾治疗上盛下虚。颊车、承浆、人中为局部取穴。二间、三间、合谷可泻大肠之热,龙玄在列缺后青脉中,当以刺血泻热。

本处方肾俞、太溪应以补法,余穴均以泻法为宜。


10

治耳内虚鸣方

【处方1】

肾俞、足三里、合谷

【处方2】

太溪、听会、足三里

【按语】

本病是由于“房事不节,肾经虚败,气血耗散”而致。

肾开窍于耳,肾阴虚则耳内鸣响,特点为高音调鸣响,时发时止。可先刺处方1,不效再刺处方2,针刺当用补法。

肾俞、太溪补肾阴益肾气,听会为胆经经穴,善治耳鸣,足三里补后天之气,以益先天之气,合谷可通头面部气血


11

治耳聋气闭方

【处方1】

听宫、听会、翳风

【处方2】

足三里、合谷

【按语】

耳聋多由于“伤寒大热,汗闭,气不舒”而致。临床中,耳聋多见于高热之后,或药物中毒,均可参考本方治疗。当以平补平泻法为宜。

听宫、听会、翳风均为局部取穴,是治疗耳聋的要穴。足三里在于益后天之气,合谷可通头面五官之气血。杨氏用足三里、合谷有独到之处。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中医老刘,个人微信:macskf,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