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治疗类风湿效果不错的中药方

文 / 彭建国
2017-08-02 20:0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西医上病名,这种病症归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症”、“顽痹”、“历节风”等病症范畴,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病的发病人群大多为青壮年,主要与禀赋不足、风、寒、热、湿、毒邪外侵有关,但也有许多因素到目前为止还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对此病的防治尚缺乏较理想的方法。

而中医在治疗此病方面确实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特地为大家提供了几个效果不错的中医药方,仅供大家参考:

一、黄芪、党参、豨莶草各30克,牛膝、淫羊藿各10克,熟地黄、白术、五加皮、当归、川芎和鸡血藤各15克,杜仲12克,川芎12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心悸乏力加龙眼肉、炙远志;关节疼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苍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加重黄芪量;骨蒸劳热加杭白菊、地骨皮;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

每天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这个药方既补肾,又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尤其对脾肾弱者更为适宜。

二、连翘15克,炙川乌10克,白芍药12克,独活、鸡血藤各30克,巴戟天20克,防己15克,细辛10克,桑枝25克,秦艽、地龙各10克。

随症加减: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皮下结节加王不留行;有头昏、面色晦暗病状的还可加炙黄芪、赤芍药;有血沉增快现象的可视病情加土茯苓、龙胆、黄柏;关节麻木浮肿加薏苡仁、苍术。

每天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三、金银花、青红藤各30克,防己15克,全蝎、秦艽、黄柏、制川乌、川牛膝各10克,巴戟天、乌梢蛇、独活各20克,蜈蚣粉3-6克,冲服。

每天一剂,水煎服。

该方于寒象不著、热象明显或久病化热者适宜。

四、处方:雷公藤。

将上药干根剥去根皮,再刮净木质部的黄色部分,取木质部分15克,加水500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2小时,煎成200毫升,过滤后,药渣再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

将二液混合为七日量,分两次服。七日为一疗程,停药3、4天可再服一疗程。

部分对药物有反应的人群可能出现头昏、口干、上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停经等症状。

五、青风藤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

煎前先浸泡数小时,然后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合,早晚饭后分服。或浓缩后制成片剂,剂量同前。

对慢性或亚急性的疗效好于急性。

除引起一般变态反应,如瘙痒、皮疹和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对心、肝、肾均无明显毒性作用,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药用其根茎。

六、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炙蜈蚣、炙僵蚕各30克,关节变形、僵直者加羌螂30克。

上药共研细末,分装40包,每日早晚各服一包。

七、处方:雌乌鸡1只,麻黄、牛蒡子各12克。

将鸡捏死或吊死(勿见铁器),去毛、除内脏洗净后放入砂锅或铝锅内,加水至没过鸡为度,再将麻黄、牛蒡子用纱布包裹,放入锅内炖煮,不加其他调味品,可加少量食盐,炖至肉焙干为适。

去麻黄、牛蒡子,食肉、喝汤,早晚各一次。

八、马钱子200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含草、乳香、没药、丹参、制川乌各300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200克,麻黄、怀牛膝各150克。

将马钱子用热水浸泡,每天换水一次,七天后将马钱子取出晒干,去净皮毛,砂炒至微黄色。

除麻黄、桂枝、鹿角生用外,其它药物用微火焙焦,共研细末备用。

成人每日临睡时服5~12克。熟蜂蜜调湿,酒送服,不会饮酒者,亦可用白开水送服。服药时,宜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以服药后脚手稍有抽动感为度。如无抽动感,第2天仍可加量,但每天加量不可超过0.6~0.8克。

备注:服药后须卧床休息,不可下床活动;服药期间禁房事;妇女月经期暂停药,待月经过后,继续治疗;忌下冷水和吃生冷食物及喝茶;服药后普遍有针刺样疼痛、抽搐、皮疹、出汗等反应,药性过后,其反应逐渐消退;超量服用本方,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大汗、呼吸困难、全身肌肉抽搐、角弓反张等,解毒方法,除停药外,给予服用适量镇静药或服绿豆汤。

九、雷公藤2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62克,当归、红花、桂皮、羌活、地枫皮各18克。

加水2500ml,煎熬成1000ml,过滤弃渣,加冰糖250克溶化后,再加白酒2斤混合,装瓶备用。

成人每次服30到50ml,每天三次;老人或儿童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