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行医80余年,去世后把药方刻墓碑上,许多同行前来祭拜抄录
唐代诗歌《医人》有言:“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强调医者的医术在于内心的正直和普世之爱,这样的医者比只会技术和用药的医者更加伟大。医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他们与地狱魔鬼斗争,在无数场殊死搏斗将病人们从鬼门关抢回来。他们是天使一样的存在,是燃烧自己无私奉献的时代英雄。
医生本身并不具备超能力,他们依靠自己的毕生所学和赤子真心抢救每一位病人。老中医袁淑芳便是其中之一。
一入医门无回头,行医济世八十载
袁淑芳老人出生于河南省平县芦庙乡盘龙村,家族世代行医济世。袁淑芳在家人的影响下,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从16岁开始,她便研究学习中医医学,学医本就是众多专业中难度极高的,建国初期更是艰苦。袁淑芳学习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每当油灯燃尽时,便借着夜晚的月光继续研读医书。刻苦和努力让她收获坚实的医学基础和炉火纯青的医术。
袁淑芳一生行医80余年,拯救3万多患者的生命。她在当地的袁氏妇科坐堂出诊,凭借自己研究的药方和一颗济世救民的仁心救治了周边的无数百姓,大家都很尊敬和信赖这位医术医德并举的医生。她的侄子曾夸赞袁淑芳几乎不会被什么病情难倒,能够迅速判断病情且对症下药。不仅悬壶济世,袁淑芳还对自己的医术研究总结归纳,编写成册然后出版。其中就包括《骨髓炎治验》和《顽固性癫痫治验》,对骨髓疾病和癫痫病的治疗起到巨大帮助。
家族世代行医者,公开药方刻墓碑
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袁淑芳的丈夫王鸣周同样出身于中医世家。她的影响和教导下,儿女们也从事着与医学相关的工作。大儿子王泰升曾经在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一职,由于优秀的工作表现被评为“华夏医魂”优秀人物。她的女儿也在医学上颇有成就,算是继承母亲衣钵。由此看来,袁淑芳和家人们都与医学有着奇妙的世代缘分。
2006年,身体状况愈发糟糕的袁淑芳,考虑到家族医学的传承问题,尤其是自己用于医治病人的药方难以留存的现实情况。她支撑着年迈的身体将80年的行医经验和药方都总结成文,药方涵盖内容极广。临别之前,袁淑芳将子女们召唤至床前,交待儿女们在自己逝世后把药方都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便后代医学者们借鉴学习。
公开家族内部和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需要多么无私和宽大的胸襟,袁淑芳可是冒着家族医学事业立足的风险做出的决定。作为一个无私伟大的医者,她最为牵挂的始终是每一位需要救治的患者,药方是帮助病人的,而不是帮助医生获得荣誉和地位的。“医者父母心”,真正的医者考虑的都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08年清明节,长子王泰升特意从北京赶回老家河南,完成母亲的遗愿。他请到一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母亲的药方全部刻在墓碑上,整整耗时一个多月。同时,为歌颂母亲的高尚医德和无私大爱精神,墓碑上还刻有两副缅怀对联。
袁淑芳老人的事迹广泛流传开后,中国各地的同胞们纷纷到老人墓前祭拜,有远道而来为生病的朋友或自己摘抄药方的,也有许多前来祭拜的医学教授和学医的同行,将袁淑芳老人的药方抄录成册,进行学习和借鉴。老人的药方不仅治愈许多求药的普通百姓,也对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领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老人的墓前依旧人来人往,有专程祭拜并表达谢意的,也有初次拜访抄写药方的。袁淑芳不仅受到患者们的尊敬,更加难得的是同行们的赞赏和爱戴。每年扫墓时节,人群络绎不绝,老人的“造福世人,惠及后世”的初衷也未被辜负。
袁淑芳老人留给世人的不仅仅药方,更多的是大爱无私的情怀和悬壶济世的医者精神。她的至善至美将影响她的后代以及无数的行医者,让医者的爱和奉献永远地传承下去。
医生当之无愧“英雄”称谓,无论何时,他们都是时代和人民的英雄,依靠平凡的双手缔造无数的奇迹。袁淑芳是老一代英雄,后面还将有无数英雄纷沓而至,在时代长河中点燃希望,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