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芯梗怎么破?曾庆洪、陈虹、朱华荣、尹同跃齐齐开“药方”

文 / 功夫汽车
2021-03-06 18:18

中国汽车业,正式进入“两会”时刻。

和往届一样,新能源、智能科技,依旧是汽车业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但和往届不同的是,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紧缺的背景下,汽车业的“芯难题”正越发受到关注。

据功夫汽车整理发现,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四位人大代表均将献言建策的重点,聚焦到芯片问题上。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但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不足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在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芯片的生产、设计,也始终被国外企业垄断。

中国汽车业该如何摆脱慢性“芯梗”,告别“芯慌”?或许,我们能够从四位汽车业大佬开出的“药方”,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曾庆洪:强国先强芯,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

曾庆洪呼吁,中国汽车要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

具体来讲,曾庆洪建议应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改变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

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投资整合,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可能完全绕开国际社会独立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要加大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者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2)陈虹: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陈虹认为,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然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单靠市场一股力量,很难推动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需要采取政府牵头,整车企业联合,针对头部芯片企业开展重点扶持的策略。

对此,陈虹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包括各级研发和生产线投资补贴在内的扶持政策,拉动保险企业设计产品责任险等方式,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

其次,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即形成主机厂和系统供应商的推动,以及芯片供应商的内生动力,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

最后,建议针对具体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设立整车、系统、芯片的重大联合攻关专项项目,由政府、企业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占领未来行业制高点。

(3)朱华荣:出台积极政策,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

朱华荣建议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国家出台积极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

通过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设立芯片薄弱环节的重大科技专项,掌握EDA设计软件、生产设备(高端光刻机)、原材料等国产化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芯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支持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弥补空白芯片领域;

推动和鼓励主机厂敢于试用或大规模应用国产汽车主芯片;支持主机厂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与国内汽车芯片商及早开展汽车芯片定制化研发,通过深度协作来提升汽车芯片品质与供应稳定性。

引导建立良性、有活力的产业环境。在保障可靠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容忍度,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上进行包容,适度放宽相关零部件的偶发故障召回惩罚。

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要从国家和行业标准角度制定准入和技术门槛,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主要是测试验证标准,确保半导体产品达标,让整车企业敢于使用国产化芯片。

(4)尹同跃:强化产业生态融合,以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技术

尹同跃认为,芯片产业是一个集技术、资本与人才一体的产业生态。在此背景下,尹同跃建议:

一、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

三、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在产业链生态上给与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支持,推动芯片生态与部件生态、整车生态融合发展。

(5)功夫拍案

对比四位大佬的建议不难发现,尽管他们对解决中国汽车产业“缺芯”问题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但对于建议国家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强化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大家的观点其实相当一致。

同时,由于芯片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曾庆洪提出的决长期问题、短期问题的思路,建议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的路线相当务实。

而陈虹、朱华荣、尹同跃则更多从产业链的发展驱动上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既有高屋建瓴,也有鞭辟入里。

相信随着国家层面的越发重视,以及越来越多汽车人积极思考,建言献策,中国汽车业解决当前这块“芯病”,实现技术突破,将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