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行医80余年,死后把秘方刻在墓碑上,许多同行前来祭拜抄录
我国中医擅长针灸,中药结合治疗。传说上古时期,人文始祖黄帝带领百姓种植百谷植物,黄帝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植物可以入药,于是有了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在唐朝时期前来学习的日本学者也对我国的中医养生之术颇感兴趣,学者们还将中国的中医中药带回了日本,可见中医魅力所在。
中国古代人喜爱用宏观强调微观,他们认为宇宙万物皆有规律可循。中医文化以“天人合一”为中心,认为人身体状况受到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才有了五运六气的理论。中医文化又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追求“真人,真至”,希望人们远离尘嚣功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层次的高尚。
我国也曾有一位老中医,秉承了道家的高尚人格,一生救治无数病人,死后竟将自己多年来苦心研究的治病药方公之于众,许多同行前来抄录,并为她扫墓祭拜。
一生从医
这位老中医名叫袁淑芬,是河南西平人。袁淑芬出生于民国时代,那个时候正处于西洋医术与中国传统医术的碰撞期,许多人认为中医之术太过古板腐朽,反而崇洋媚外,认为西洋医术极其高明。
袁淑芬不忍中国百年传承的中医文化被国人这样唾弃,她喜爱中医文化,崇拜古人的智慧,袁淑芬想要从女子学堂退学,潜心研究中医。实际上袁淑芬的父母也是中医,但是父母认为中医会被时代的更迭变迁而淘汰,坚决不同意袁淑芬学习中医。经过长时间与父母的协商,他们终于同意了袁淑芬的请求。
袁淑芬没日没夜地学习中医,她想要向世人证明,中国的医术不比那些西洋医术差,只要学问深厚,一样可以救死扶伤。
袁淑芬经过潜心研究,医术有了巨大的进步。袁淑芬尤其精通妇科,在那个年代,还保留着封建时代的思想,即女子不能寻医问诊,普通人家的女子身体不适往往羞于请大夫看病,如果是妇科疾病,就更难以启齿了。袁淑芬是女中医,替女子看病就会方便许多。
袁淑芬在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一间医馆,接待过无数病人,袁氏妇科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女子们不再羞于问诊,忍受疾病的困扰。
袁淑芬还把自己多年钻研医术的成果编成两本书,是治疗骨髓炎和顽固性癫痫的,她的医术十分高明,能够药到病除,这两本书对于后世人们研究同种类型的病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袁淑芬是家中唯一的女子,她膝下有三个儿子,虽然大儿子已经是医学研究院的副院长,但自己的妇科技术要如何传承下去是她非常关心的事情,毕竟男子做妇科医生还是十分少
将药方刻于墓碑上
袁淑芬从医八十一年,救治过三十余万病人。袁淑芬步入老年后,身体状况也跟着变差,她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就喊来了儿子们,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袁淑芬希望儿子们安葬自己后,托人打造一个高大的墓碑,并将自己苦心研究的药方刻在墓碑上,供人们参考学习。
袁淑芬的大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搜整理了袁淑芬所有的药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药方一字一句地刻在母亲的墓碑上。大儿子明白母亲的苦心,也为母亲的无私奉献之情感到自豪。
袁淑芬从十六岁开始学习中医到去世前,这一辈子的心血,全部刻在这座墓碑上面。袁淑芬希望她走后,村里的病人们能看着墓碑上面的药方自己对症下药,喜爱中医的,传承中医文化的后人也可前来观摩学习。袁淑芬的这些药方,能够医治所有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们的基本病症,包括内科外科眼科等等。
大爱无疆
不同中医家族的传人虽然在用药上有所差别,但他们有个心照不宣的做法,那就是对于家族药方的保密。名医世家的药方往往被当作珍品藏于储存柜中,只有觅得传人才会让它们重新现于人世。但袁淑芬敢于公开药方,将自己历年心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世人,可见袁淑芬心胸宽广,兼爱世人。
袁淑芬的事迹被报道后,有许多人前来祭奠这位伟大的中医,他们认真地看着墓碑上面的药方,这些药方正是这位女中医一生丰功伟绩的体现。一些学习中医之术的人也会慕名前来瞻仰,并拿着纸笔将这些珍贵的药方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
从此,袁淑芬的墓前香火不断,世人皆被她高尚的人格震撼,袁淑芬为世人留下的药方,也为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结语
袁淑芬用自己的力量,造福了无数百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袁淑芬的一生,用这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在袁淑芬去世后,她奉献出毕生所学刻于墓碑上,让许多学者深有启发,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果一个人只想着自己,那么他的一生,伤心往往多于快乐。袁淑芬心怀天下,年轻时,救死扶伤无数,临终前,更是担心中医之术无法传承,担心病人的病情无法得到根除,才有了这伟大的壮举。
一个学者往往在生前默默无闻,但是死后他的贡献被世人赞美,这样的学者才能称得上伟大。人们能够从奉献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所以人们才愿意奉献,坚持奉献。
无私奉献也能为人们带来成就感,当人们觉得自己的力量能够对别人或社会带来帮助时,会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当有了满足感后,人们会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们应当把造福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人生的指路灯,这样我们才能从中获得自信和力量,从而指引我们通往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