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驹哥给蔚来开出四个药方
最近,一直在外面测试电动汽车。看到舆论环境都在讨论蔚来还有没有未来。电驹哥也凑个热闹,聊一下看法。
我开出了四个药方,供蔚来参考。
一、转变两个定位
1.蔚来是一家造车公司,不是一家服务公司。
2.蔚来是一家汽车科技公司,不是一家营销公司。
这几年,聊起蔚来,都说它营销做得好,服务做得好。的确,蔚来在营销和服务方面花了大钱,用了很多员工,租了很豪华的店面,动静很大,车主对服务也很满意。
但是,蔚来毕竟是一家造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车,不是营销和服务。营销和服务是加分项,不是根本项。
如果把花在营销和服务方面的钱、精力、心思放到造车上,把产品品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多提一提,营销和服务比业内平均水平高一点就行了。如果本末倒置,失败是迟早的事。
就说特斯拉,它的服务一般,晚上过6点肯定没人接电话、回微信。造车品质、做工更差。它强的地方就是三电续航和自动驾驶,结果,照样有的是人为它买单,三季度利润还涨了。
二、关掉豪华店面,开源节流,精打细算
蔚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花钱如流水,品牌高大上。但是,这不是长久过日子的节奏。造车周期长,回报慢,更需要细水长流,绝不能有大把花钱的习惯,而是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个人觉得,蔚来可以把昂贵的体验店换地方,关门,把面积变小至少一半,学习一下特斯拉。特斯拉有的门店才200平米左右。蔚蓝根本没必要租2000平米的店面。现在都是5G时代了,集约化是趋势,不需要那么大的实体店面撑排场,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和浪费。
在员工方面,也要集约经营。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母鸡多了不下蛋。与其雇佣那么多员工为车主服务,不如把这项业务外包或收紧,把主要精力放在造车上。其他部门团队也是,该精减精减,该增效增效。认准造车这个主业,在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再说了,特斯拉困难的时候,马斯克精减成本,连厕所手纸都要自己签字。这才是创业的节奏。蔚来花钱如流水的模式显然不是创业者该有的样子。这一点,应该学校特斯拉。
三、瘦身,聚焦电驱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
以前,蔚来是一家造车+营销+服务公司,减肥后,可以变成一家造车科技公司,聚焦电驱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
特斯拉为什么受追捧吗?我研究后发现,主要是电驱动和自动驾驶做得好。试驾了全球绝大多数电动汽车,电驹哥觉得还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先进。这是人家的硬核能力,也是受追捧的根源之一。
特斯拉另一个优势是三电系统和续航。它的三电系统谈不上多领先,但是人家续航一步到位,第一辆车model s就能续航500公里,直接解决续航焦虑症,这就先人一步,赢得订单。
特斯拉还有个优势是外观漂亮,三款畅销车都采用跑车设计,能唬人。
除此之外,内饰,做工,车联网,其实不如蔚来和其他一些自主品牌。但以上几点,就能吸引很多有钱人去买。
再看蔚来,车联网功能很强大,但稳定性还需要提升。自动驾驶有雏形了,但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还不如特斯拉。电驱动品质和续航比特斯拉和一些自主品牌弱一点。外观内饰则很不错。
由此对比,蔚来是有几张好牌的,但就像一锅馒头,还没有蒸熟。此外,在营销服务方面分散精力过多,导致主业没做好。
当然,这几年折腾也有成绩,也给蔚来积累了客户和口碑。接下来,蔚来大幅瘦身,电驹哥建议瘦2/3。集中精力,聚焦主业,在以上三个方面深耕细作,将来翻盘有机会。
四、打持久战,认清楚造车是实业
电驹哥认为,互联网思维让蔚蓝在营销服务方面打了胜仗,但在造车方面吃了亏。
要搞明白,互联网不会颠覆造车,电动汽车不会颠覆燃油车。未来,双方是互相融合,各有生存土壤。
汽车首先是一辆车,是实体工业造就。既然是实体,就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打磨,按实体规律去做事,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一蹴而就。或许车辆的一些智能软件能快速迭代,但造车还要慢慢来。
马斯克造特斯拉成绩不错,因为他是个技术人,不是互联网人,为了造出model 3,马斯克吃睡都能呆在工厂里,造车就需要这样的产品狂+技术狂,光有互联网思维和资本运作能力远远不够。这一点李斌要向马斯克学习。不可能一步登天。
特斯拉做了这么多年了,不就最近才有利润吗?蔚来想赢利,且等吧。先耐几年寂寞再说。但蔚来技术盘子规模初具,坚持下去就有机会。
总结:
电动汽车和燃油车、混动车、插混车会同时存在,找到各自生存土壤。汽车新四化是大趋势,蔚来在四化方面方向没错。这两点,给蔚来提供了大环境。
蔚来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底子和雏形,但现在严重缺钱。如果继续延续之前的思路,必死无疑。
如果忍痛割爱,下狠心减肥,减到只剩硬核,聚焦做减法。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