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律师于琦:给忧郁者开的药方
一大早,逛早市回来,沾了一身的阳光,其实只买了只花和一点水果,但是我就是喜欢早市的那股生活气:七点钟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听听小贩的吆喝,闻一闻玉米的清香,摸摸滴水的黄瓜,有什么不爽的情绪,都能在这市井气里洗刷掉。一边逛早市,一边想到我身边那些得忧郁症的朋友(还有更多朋友,虽没有被确诊为忧郁症,但有阶段性忧郁感的人),于是,我一个旁门左道的律师,想给忧郁者开个药方:晚上睡个好觉,早起去个早市,上午健个身,下午按个摩,一周去几次户外,多和自然接触,隔三差五和最好的朋友见见面,定期给心理咨询师打个电话,加上有份工作,行动起来!保你很快就能治愈!当看见小贩们,为了微薄的收入,却有着如此旺盛生存活力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有时候真的有点小题大做。对痛苦最常见的误解是: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
就像我的每一个离婚的客户,给我描述自己的故事时,都这样讲:“于律师,我想这是你听过的最奇葩的故事吧”(于律师用意念怼了一下:“你这才哪到哪啊”)。
“于律师,我就没见过比这个男人更渣的了”。
于律师一般忍不住插话:“可惜我见了无数比你老公更渣的,他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无非是你把他想成了一个圣人,现在失望了”。
觉得自己痛苦,是因为对自己的痛苦都能切身感受,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就很难做到共情。所以如果不去努力比较的话,我们当然觉得“自己最痛苦”。了解这个逻辑的好处在于,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的痛苦没有感受的那么强烈,起码我们能更容易地忍受这些痛苦。所以我常常给我的客户们,举一些更渣的渣男的例子,只是为了让她们知道,在她目前的情况下,她肯定不是最痛苦的人。对痛苦别太夸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都高估了痛苦能持续的时间。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神奇的功能——遗忘痛苦。比如怀孕初期吐到死去活来,和生孩子的刹那疼得要死,我也多次嚷嚷,再不想生二胎了,才过了两三年,就开始想“要不再生一个”了。比如,很多人的初恋是甜中带着苦的,但现在时过境迁,我们回忆起来,一般只记得甜蜜和美好,很少有人再想起那年分手的眼泪了。就算我们回忆起来了,也往往会不好意思,心想当初怎么会因为那么一点小事,而要死要活的呢。所以,不论你今天面对的什么渣男,失恋一百天原则都适用。(这是我当初和前男友分手时,我的国学老师叮嘱我的话,他说:“别怕,他走就走了,离开谁你都活得下去,相信我,一百天之后,你又生龙活虎了。”我听着话当时,如何也不信,可其实才到第九十天的时候,我就不想挽回他了。)
很多我的客户对我说“我已经四年没和老公有亲密接触了”(好神奇,今年有好几个客户提到四年这数字),而没有身体的被触感,会直接影响到心灵上的感受——大脑也和身体一样,发出反馈:“注意!注意!没有人爱我哟!”这其实也可以通过钱来解决。在上次参加工作坊的时候,咨询师给现场好几位女性建议“要定期去按摩,这对你的情绪很有帮助”,知道这个道理让我兴奋了一个月。除此,我们还可以自己去健身,更好的是请私教陪着。健身不仅可以产生让人快乐的“多巴胺”,更能让我们的焦点,重新回到自己的“躯体”上来。比如瑜伽中反复强调的“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健身教练反复叨叨的“感受你身体的某个部位在发力”,这些都能让你想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得对我的身体好一点,只有它会陪我到死。你说啥?花钱就不纯粹啦?哎,别太死心眼啦,有时候不花钱的抚慰,比花钱的更伤神!花钱买的怎么了,从生理角度,有利于心灵的健康就好啊!与此道理很相似的,就是离婚时,花钱找咨询师和律师了。当你孤身奋斗在一个毫不了解的领域——法庭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又孤单、又弱势,可如果你被两个专业人士一起支持着,这股爱的赋能,会在你每次丧失信心的时候,给你最大的鼓励,这样好多决策就都能顺利推进了。其实你缺的不是决定本身,而是坚持决定的勇气。更何况,花掉的律师费,还能从对方身上赚回来呢!有人说,幸福就是比较,还有个玩笑说:对一个男人来讲,幸福就是自己收入总是比妹夫的多20%。比较无处不在,但通过比较而来的幸福,是难以持久的。因为总是有人比你更漂亮、比你更有钱、更有权利。看透这些之后,如能尽量把时间多花在无需比较就能获得的幸福上,幸福就能持久地来找你。例如,一个户外爱好者,在北京的秋天,捡到几片美丽的叶子;一个健身达人,惊喜地发现自己练出了马甲线;一个绿植爱好者,每天早上对着自己肥嘟嘟的“多肉”看上一分钟;一位讲师,欣喜于自己刚学会的发声技巧,让她能更多地运用丹田之气;一个初为人母的妈妈,呆呆地欣赏她熟睡的宝贝,惊为天使……虽然生活中,“比较”难以避免,但比较真的会让人陷入旋涡,结局是越比较越空虚。而以上列举的快乐,真的和比较无关,而且容易持久得多。我在有孩子后几年时间内,只和以下人物来往:客户、孩子、父母、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每次就算去律所,我也是按时到办公室,见完客户马上回家带孩子。直到最近,律所新来了一批律师,我被拽着和几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律师一起聊天,几次下来,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掐指一算,我已经脱离“同事圈”好几年了。最近一个君泰所的老同事,给我介绍了个案件,我们因此聚了聚会,回忆了从八年的君泰生涯,八卦了一下原来的同事,她的乐观让我看到女性的强大力量(她老公因为一个客户被牵连,可能会被吊销律师证,现在她撑起了整个家)。两个小时的聊天,快乐却持续了近一周。这些体会,让我发现自己的忧郁气质,原来和脱离社交有关系。和客户之间的交往,不是社交。因为我不敢放松,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且通常是我“赋能”给他人,这是服务。真正的社交,是从他人身上看到一个新的活法,借助他人的眼睛,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且社交中的能量,是互相流动的,而不是单方的输出。一切忧郁者,都需要朋友,需要同事,需要社交。五、睡好、吃好,是激活多巴胺的基础我听到不少忧郁症患者、失眠者,只是来到医生那里,做了个诊断,回家之后该咋样还咋样,说白了,就是——不吃药。虽然说吃安眠药有一定副作用,但药的正作用是大得多的。睡不好,任神仙也快乐不起来。翻来覆去的时候,满脑子愁事,会一个接一个来演电影,说想自杀一点也不夸张。第二天,头疼眼睛疼,还谈什么快乐?快别给自己当医生了,让你吃药就吃药吧,医生肯定不会害你。只有连续几天睡个好觉,按时吃饭,身体被养育的好好的,多巴胺那个快乐的脑部细胞,才能被催产素激活(这是我在一节“基因课”里听到的)。最后的最后,送忧郁者两句话:如果你只是看完这篇文章,然后一切照旧的话,那就又回到“懂了许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路数了,最重要的就是行动。什么时候?就现在啊!我认识不少人,永远就那样远远地看着,就是不行动!嘿,那个瑜伽房外头扒门缝的大姐,说你呢!无论你在门口看了几天,你都无法体会瑜伽课里沉浸式的快乐。
那个想践行“看房两百套”却抱着链家APP在手机上看房的人,无论你看多少张图,也无法代替亲自去选户型、看朝向的收获。
那个觉得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就认为李笑来把《把时间当朋友》的稿费赠送给北大,自己就好像和李笑来神交过的朋友,只要你不翻开这本书,就不知道它的魅力。
那个把遇到的好文章,都收藏在自己微信的人,你不读它,收藏一千个,智慧也不会变成你的。
我给你的小药方,不论从哪一件事情做起,都行动起来吧,药不能停!药不能换!药不能减量!病才能好!
注:本文有多处引用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朋友》,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