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临终嘱托:毁了那个流行的神奇药方

文 / 邓海春
2019-07-12 16:39

中医博大精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受到忽视,但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逐渐受到国家和百姓的重视,中医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着。中医诞生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就已经基本形成,此后逐渐发展,并对周围国家的医药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中医里有一位著名的人物,那就是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的医药学家,被尊称为药王。孙思邈自幼博学多才,但不幸的是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自己评说是:“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的家庭为了他的治病耗费了大量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孙思邈立志学医。孙思邈本就聪慧,学医更是得心应手,他学医之后,“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相传孙思邈十分长寿,一直活到了一百四十一岁,历经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但是在他临终之前,他却告诉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五石散是孙思邈记载在《备急千金翼方》中的一种药剂,五石散又叫做寒食散,最早是由张仲景发明出来治疗伤寒的。五石散是用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这五种石头,再加上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等数十种草药来做药方的。孙思邈记载的五石散是经历多代药师增添修改后得来的五石散。据说,在服用了五石散之后,人们会感觉体内燥热异常,因此喜爱冷食,身体也更喜欢偏寒之地,这种不畏惧寒冷的表现让许多人误以为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的感觉,因此许多人对五石散趋之若鹜。许多贵族将五石散当做家中必备之物,就算没有生病,也会服用五石散,希冀能够延年益寿。于是,当时的上层阶级家中必备五石散,招待客人所用也是五石散。

但是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就算是人参、鹿茸这样的大补之物,错误利用也能要人性命,更何况是五石散呢?长期服用五石散会给人造成吸毒上瘾的感觉,并且过量食用会致人死亡。历史上因服用五石散而死的人很多,比如容貌堪比嵇康的神童何晏,还有皇甫谧也曾因为五石散而病痛难忍,他曾写道:“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烂溃;蜀郡赵公烈,中表六丧。悉寒食散之所为也。”除此之外,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人也曾受到五石散的荼毒。

这种服用五石散的风气愈演愈烈,丝毫没有减弱,因此当时许多有名望的大夫都在号召禁止服用五石散。孙思邈就是其中的主力军之一,他曾说道:“宁食野葛,不服五石。”这个口号加上孙思邈的号召力,使许多服用五石散的贵族渐渐清醒过来,食用五石散的不良风气渐渐得到了遏制。而孙思邈也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临终之前要告诉自己的徒弟毁掉“五石散”。

张仲景发明“五石散”的药方本来是一片好心,没想到这个药方被各家道士利用,炼制丹药,而五石散的神奇效用又让追求长生不老的世人们趋之若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不管是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五石散本来有助于治疗伤寒,但若是长期过量服用就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寒。想必孙思邈也是了解这一点,才会在临终前嘱托徒弟毁掉五石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