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老中医绝不外传的诈骗秘方,男人看了沉默,女人看了流泪

文 / 腾讯研究院犯罪研究中心
2019-06-11 09:18

你好,老中医祖传男性配方,专业治疗男性阳痿、早泄、肾虚和前列腺等问题的,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你这个年龄段一般都可维持在20分钟,甚至更久,你的情况要及早改善,不能拖!

你的问题不是很乐观一定要重视,建议及时调理康复!这方面不行不但关乎男人的面子尊严问题,长久下去对事业和夫妻感情也有一定影响!!!

医治你这些问题,需要讲求平衡之道,平衡阴阳两虚,治标治本。这个药需要连续使用三个疗程。

大家好,我是鹅师傅。

今天鹅师傅不是深夜电台接听男性烦恼电话的电台DJ,也不是电视购物频道里推销男性保健品的主持人。

鹅师傅想要和大家聊一聊壮阳药(哔)…诈骗团伙的手法套路。咳咳,开车了,坐稳喽。

今年1 月,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协助广州警方捣毁一个涉嫌以销售保健品为名的诈骗团伙,查获涉案伪劣保健品26种702箱,涉案金额过千万。

这个犯罪团伙卖的是:男性壮阳药。

这些冒充“某氏中医”“某专家顾问”的犯罪分子,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整个诈骗过程有广告、拉粉、生产包装、销售、开单、发货等多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流水作业模式。

嘘寒问暖的“中医健康顾问”,

流水作业式诈骗

让我们先来看鹅师傅一个同事的上当案例(真的是我同事,不是我):

真实诈骗案例改编的故事

视频中这个被骗子耍得团团转的男人,是犯罪团伙公司化运作后,诈骗流水线上的一个典型受害者。

据警方公布的消息显示,这些公司化运作的犯罪团伙,分为股东、主管、项目小组、员工多个层级。

他们通过大量购买手机卡注册微信并将昵称设为“男性健康”或“老中医”等专家顾问的名称。

团伙内有专门人员负责编写虚假案例文章,冒充有多年经验的医生、专家发布文章,并利用网络推广公司向在热门搜索引擎有类似查询记录的网民进行推送,通过这些夸大效果、虚假案例,吸引网民浏览文章并添加诈骗账号为好友。

警方在查获这些“男性健康专家”的工作场所时,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这些骗子的工作台上都摆放着5-6部手机和多本客户资料档案,电脑桌面还停留在与客户聊天的界面上。

电脑屏幕上开着好几个聊天客户端,每个客服人员操作着 5-6 个昵称相同的聊天账号,多是使用“某专家顾问”、“某退休老中医”、“中医补肾专家”等昵称,按照既定的话术给不同的受害者嘘寒问暖、“问诊看病”,以及推销保健品。

为了做到精准诈骗,这些骗子还会为每个受害者建立资料档案,上面清晰记录了姓名、年龄、地区、身体状况等信息。

鹅师傅想说,这家公司有这样一套客户管理系统,客服可以这么细致地每天跟客户沟通,卖点正儿八经、守法合规的啥商品不行,偏要做诈骗分子去卖假药、假保健品……

复制粘贴两大技能,

何以收割受害者?

这个案件的受害者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在20-50岁不等。

针对很多被害人加了微信后却羞于启齿的情况,骗子也有专门的手法,最后不仅让他们倾盘说出自己的苦恼,还能让他们转账付钱。

比如加了好友不好意思说话的受害者,会一直收到骗子的“关切”:

加了我是否存在健康问题?有就和我说说,出现健康问题,一定要敢于面对。男科问题不会自愈,越早调理,你就越自信。

为什么不说话?你的男性问题不去调理了吗?你可以看一下我朋友圈的客户反馈,别人都能调理好,你就觉得你的病情特殊吗?我们这边做这个不是一两天了,如果我们这边没效果,或者骗取他人钱财,那我们这边也做不了8年,你说对吗?你可以跟我说说你的男性问题困扰,看看到底应该怎么治?

比如受害人询问是否有医师执业资格等问题时,骗子马上就能把预先准备好的虚假证件发出来。

比如受害人觉得药品太贵时,骗子会说:

你好好想一想,就算你今天不调理,拖下去,以后还是要调理。难道以后调理不用花钱吗?只会多花钱而且问题更严重罢了!因为其他调理的朋友都康复了,我真的不想让你成为一个例外,人生短短几十年,现在花最少的钱把身体调理好,有什么不值得呢?金山、银山,只有健康才是你的靠山,你觉得呢?

无论受害者说了什么样的疾病症状,骗子总能找到相应的话术接上,向他们推销同一套产品。

骗子在被查获时还向警方交代,每一次销售后,会在一周后回访客户,问他们是否有效果。

若没有效果,他们会设法让受害者相信是因为药量不够、体质有问题、用药前需要先排毒等原因,从而实现二次或多次诈骗。

事实上骗子内部系统中,有针对不同情况的一整套完整的套路,简单地复制粘贴就可以发给被害人,骗取信任。

中老年人也是网络假药受害群体

犯罪团伙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上冒充医生、专家所销售的假药、假保健品,除了有壮阳药,还有针对女性的美容、瘦身假药,针对儿童的增高药、聪明药,以及最严重的针对中老年人的保健品。

中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病痛,有的中老年人更是儿女不在身边,独自居住,甚至有骗子利用老人独居,以关爱为名接近独居老人,在骗取信任后卷走老人家的退休金和积蓄。

与此同时,人们健康意识尤其是随着中老年人保健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部分企业和不法人员受到利益驱动,开始借用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虚假夸大保健品的作用,故意混淆保健品与药品的功效,并将保健品的外延无限扩大,向中老年人推销未经国家核准的治疗仪、器械等。

一些中老年朋友因为听信骗子的鼓吹,过度依赖保健品,甚至拒绝接受正常的治疗,给自己的生命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近年来,警方曾打掉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的机构,以及高价售卖假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团伙。

防范建议

网络卖假药的套路太多,下至3岁儿童,上至80老人,青壮年男士壮X、防脱发,女士则是减肥、美容,骗子总能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点,向人们推销假药、假保健品。

根据南方网的总结,骗子的套路主要有这三个特点:

其一,根据社会热点、潮流、政策等信息,针对不同职业和年龄段的人员,精心编造虚假信息设计骗局,诈骗手法种类多,更新快;

其二,诈骗团伙大多是公司化运作,内部层级分明,还有完善的“话术”剧本用于忽悠,隐蔽性强;

其三,保健品诈骗多为“养成型”犯罪,善于打“感情牌”,通过嘘寒问暖,让客户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行骗。

1. 寻医问诊时,请到正规药店购买药品、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 切勿盲目轻信网络平台的“偏方、秘方、民间名医”等虚假广告;

3. 不可轻信所谓包治百病的“神药神器”,更要识破“托儿”的虚假说辞;

4. 一旦发现所购买的药品、保健品有问题,及时报警或与质监部门、消费者协会联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