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长在“菊花上”?这3个药方一试就灵!

文 / 皮肤科张笑天大夫
2018-07-17 20:31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痒,特别地痒。它发病的时间不定,随兴而痒,痒若钻心,挠而不得,又位于身后,欲挠则姿势尴尬,不理则心痒难搔。

肛周湿疹

另外,它的症状千奇百怪,时而如蚁爬行,时而如火炙烤,猛抓狂洗至疼痛甚至出血方得缓解,循环往复,苦不堪言。如果肛门周围发生湿疹,那就更折磨了——平时连挠痒都不好意思啊!

中医认为,肛门湿疹的基本病机是湿热下注、血虚风燥,临床可这样入手——

肛门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炎症。相当于中医学的“湿疮”。本病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性别的人群。其临床特点为剧烈瘙痒,急性期为多形性皮损,有明显渗出倾向,慢性期以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为主。

肛周湿疹

中医解析肛周湿疹病因:

肛门湿疹病因复杂,本病多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血虚生风,化燥伤阴,肌肤失养;或脏腑蕴毒。肛门瘙痒局限于肛门局部的瘙痒症多与肛门及直肠疾病有关或继发于肛门直肠疾病。局部炎症充血使皮肤循环增加,温度上升,臀间又是不易散热的部位,促使汗液排泄增多,湿润浸渍,引起不适和瘙痒。

中医学认为肛门湿疹的发生内因主要是机体素虚,禀赋不耐,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功能失调,从而产生内湿、内热及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之邪。其发病以内因为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湿热下注、血虚风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常以清热、利湿、祛风、润燥、止痒、养血等法取效。

中药

治疗肛周湿疹的3个药方:

1、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故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热下行;实火所伤,损伤阴血,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邪去而不伤阴血;共为佐药。柴胡疏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龙胆泻肝汤

2、草薢渗湿汤出自《疡科心得集》,方用萆薢、苡仁、滑石、通草、赤苓、泽泻清热渗湿利水为主,配以黄柏解毒而除下焦湿热,丹皮凉血活血。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

萆薢汤

3、四物消风散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用当归、川芍、赤芍、生地黄、大枣补虚养血;“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又用荆芥、防风、白鲜皮、蝉蜕、独活、柴胡、薄荷疏风透表,和营止痒。(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使用前需遵医嘱)

四物汤

肛周湿疹的预防措施:

1、保持肛门周围环境透气、干燥。贴身内裤宜勤换,透气,以棉质为宜;外裤宜宽松,特别是瘙痒剧烈期间,请穿透气裤装、裙装,诸如打底裤、包臀裤之类,尽量避免为宜。

2、保持肛门局部清洁,便后、临睡温水坐浴,热天、出汗多的话,也可适量用点痱子粉。但过犹不及,有的患者觉得肛门潮湿不舒服,就觉得不卫生,一天四五次坐浴,甚则小解一次洗一次,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加重了病情。

3、如痔疮、肛瘘、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可能引起肛门瘙痒,需及时治疗。

4、避免辛辣刺激及发物而使病情加重。

5、避免焦虑情绪和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