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对照表,帮你调好体质!气不固血一个药方就解决!
【大脸说】月经是女性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是每个女生成长阶段必经的。月经不仅是女人一月一次的苦难,它也与生育息息相关。月经不调的女性往往面临着或轻或重的生育问题。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
月经不调基本症状
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
经期延迟
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月经失调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
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①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月经不调易引发的5个疾病
1、闭经
闭经通常分为两大类型: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妇女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者。继发性闭经是指妇女曾已有规律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月经不调都可能引起这两种病症的发生。
2、痛经
许多女性在月经期间都会有痛经的现象,它虽然没有任何疾病基础引起,但一旦抽痛起来却是要人命的。其常见症状包括:背痛、腿部疼痛、恶心、头晕、呕吐等。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前列腺素分泌或子宫收缩所导致的结果。
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长,通常都伴随着阴道异常出血现象。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治疗得当,康复机率还是颇高的。如果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治愈率将会更高。这种情况多发生在50岁以上或雌性激素分泌过量的女性身上。
4、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壁上,其大小不等。有些妇女不会有任何的征兆或迹象,但有些妇女就会出现月经过多过久的表现。子宫肌瘤可以导致较低程度的骨盆错位,在性交过程中,阴道会出现剧痛,小便也会变得频繁。那些年龄超过35岁或曾多次怀孕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的风险会更高。
5、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其症状之一便是阴道会发出难闻的恶臭。此外,还可能伴随着不规则的月经周期或性交时的疼痛。造成盆腔炎的较常见病因是性传播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将可能导致输卵管损害或不孕不育。
中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
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克(另溶)、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艾叶用炭以止血。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以祛瘀止血。
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克、砂仁9克(后下)、陈皮6克以行气健脾胃。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通经。
2、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加减法:
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克(另溶)、岗稔根30克、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克、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荆芥炭10克、煅牡蛎30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
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克、金樱子30克、珍珠壳20克、淮山药15克、当归9克以滋肾调经。
3、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滋血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
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加减法: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克、牛膝9克以活血通经。心悸怔忡可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大枣10克、五味子9克以养心安神。
八髎穴调所有妇科病
八髎穴
八髎(liáo)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位于膀胱经上,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左右共八穴,故称八髎穴。髎,孔隙也。
八髎穴的位置如何找
直立位或者俯卧位时,趴在床上,臀部肌肉上面明显有两个凹陷,就是美人窝,八髎穴位于美人窝往下内侧,恰恰是骶骨所在的位置。如果找不到美人窝,可以找髂后上嵴,简单来说就是把手放到腰带上,从这个位置稍微往下一点,用手去找,可以找到一个圆形的骨性凸起,在它和背部的正中线之间的中点就是上髎穴的位置,用手四指一放,就把四个穴位都找到了。
搓八髎,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过少、闭经、白带异常、子宫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乳腺病等,全部都可以调治,而且操作方法简单,还没有任何副作用。
八髎这个区域,正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子宫、卵巢、附件的统称)。这个区域的皮肉,很松软,能捏起来。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八髎,可以在家搓
1、搓八髎穴一分钟,不论病重病轻,都有明显的热效应。差别是:下肢经络较堵塞的朋友,热效应向下传导的力度会小些,不是太堵的朋友,热效应向下传导的力度就会很明显。有的还会向上传导。
2、同样的穴位,因手法不同,作用和效果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对穴位作用的认识,不要只因一种手法而对穴位妄下定义,宝藏是需要用心去开发的。
3、正常情况下,搓八髎穴几下就能感到两腿间有热感,并可传导到足。屁股都是热烘烘的。对男女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是有帮助的。
4、功效程度的不同,与经络畅通的程度有关,也与疾病的轻重有关。正常情况下的搓八髎穴反应应该人人会有,只是调理时间的长短会有不同。
5、两手直接在皮肤上搓八髎穴,比任何手法作用于八髎的效果都明显。
搓八髎,最好能从腰眼一直搓到八髎处,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双脚。
【尾记】关于大脸君
大脸君,权威健康营养师,实用不啰嗦的养生资讯,10万达人的健康选择。如果您有健康养生方面的疑问,欢迎留言,大脸君会为您撰写文章解答疑问!